[发明专利]带有伸缩式圆管柱圆心自定位的垂直度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85743.X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北超;张志艳;李洪毅;曾广桃;侯广斌;邹磊;杨明;李圆;曹凯;刘雪梅;杨金钢;王兰涛;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李勇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伸缩 圆管 圆心 定位 垂直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伸缩式圆管柱圆心自定位的垂直度检测系统,包括:定位机构、自定位反射棱镜、中控处理器和激光铅垂仪。本发明通过桩管底部自定位反射棱镜中直角棱镜反射激光铅垂仪输出的激光;在底盘上表面周边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机构,用以将直角棱镜定位在桩管内的圆心处;通过测量反射至定位接收器光斑的坐标以测定桩底的坐标,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判定桩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系统的垂直度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桩支撑柱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伸缩式圆管柱圆心自定位的垂直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中,一般从地面向下开挖到基础底部,在底部做好基础,再向上逐层盖楼直至楼层顶部,这种施工流程和方式为顺做法。
有时,由于周边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如果直接开挖基础会使周边建筑物和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甚至坍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此,需先做地面的首层楼板结构以及用于横向支撑基坑周边的支护结构系统,并预留出向下施工的出土洞口;然后,从预留洞口向下逐层施工,做柱子和楼板,直至基础底板。这种施工流程和方式为逆做法。
逆作法是一种超常规的施工方法,一般是在深基础、地质复杂、地下水位高等特殊情况下采用。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并完成该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
在逆作法施工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竖向支撑结构打到基础底板一下,做为将来的支撑结构,一般是钢格构柱,或钢圆管柱。这些竖向支撑结构做为建筑物的的支撑柱,要求定位准确,为了保证桩底定位精度,以往,在挖孔到桩底位置时,在地面“柱中心”位置安置激光铅垂仪向下打出铅垂的激光束,然后派人到深孔底部安放倒椎型定位器,定位器中心与激光束重合即可,并固定住。当桩头的椎型头插入到底时,自动与定位器啮合,从而准确定位。
当钢管柱安装到位时,地面上仅露出“工具段”的2/3长度。仅通过“工具段”的2/3长度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来推算下部钢管柱的位置,下埋的钢管柱长度是“工具段”长度的5倍,如果工具段有1cm的倾斜,桩底可能就有5cm的偏差。由于桩底埋在地下,人们只能推算。为此,直接测定桩底的位置偏差,就需要特别制作的工具和装置,而柱底中心位于地下20米至40米,如果半径2cm的反光片做为中心标志,在黑暗的桩底,用手电筒照明,凭肉眼观察,很难以看清中心标志,激光铅垂仪无法对准中心标志,就不能测定其坐标,就不能准确检测桩的偏差和垂直度。
同时,由于在对不同建筑进行施工时,选用的支撑结构长度不同从而导致在出现相同的偏差值时,不通长度的支撑柱倾斜度会存在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度检测设备中的偏差值标准单一,无法根据支撑柱的长度灵活调节判定标准,因此在对支撑柱的倾斜度进行判断时常常会出现错判和误判的情况,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柱垂直度检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伸缩式圆管柱圆心自定位的垂直度检测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支撑柱长度调节垂直度检测标准导致的支撑柱垂直度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伸缩式圆管柱圆心自定位的垂直度检测系统,包括:
定位机构,其设置在桩管上方,用以装载激光铅垂仪;
激光铅垂仪,其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上,用以向桩管内发射激光束以标示预设安装位置;
自定位反射棱镜,其设置在所述桩管底部,自定位反射棱镜包括一圆盘状底盘,在底盘上表面圆心处设有直角棱镜,用以反射所述激光铅垂仪输出的激光;在底盘上表面周边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机构,用以将直角棱镜定位在桩管内的圆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