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5502.5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李朝政;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肌肉 开方 装置 | ||
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方法及装置,方法为在手术切口两侧的皮肤上分别挂设牵开钩,将牵开钩后端的牵开绳通过拉力传感器分别连接在滑块上,驱动两个滑块相背滑动,在两个滑块滑动过程中将两个拉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拉力数值实时上传至单片机,通过单片机中内置的比较程序判断两个拉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拉力数值的大小,并将拉力数值较大一侧的牵开钩所对应的电机丝杠结构中的电磁离合器分离,以使拉力数值较大一侧的牵开钩随对应的滑块处于静止状态。本发明以手术切口两侧肌肉的拉伸阻力为依据而自动平衡两个牵开钩的牵开力,产生相对于原始手术切口非对称式的牵开效果,从而避免单侧肌肉组织过度挤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普外科手术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肌肉牵开器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中,用于在手术前先牵开组织,显露手术范围,便于探查和操作。现有的肌肉牵开器可分为手持拉钩和自动拉钩两类,有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规格,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拉钩。
手持拉钩的肌肉牵开器在普外手术过程中,始终需要医护人员握持拉钩的牵开绳,不仅耗费大量体力,而且维持切口牵开状态极不稳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因不当操作导致已暴露的手术切口重新闭合,影响手术进程。而自动拉钩的肌肉牵开器多通过电动推杆或电机丝杠结构驱动的两个滑块来带动滑块上的挂钩反向移动,通常实现手术切口两侧肌肉以原始手术切口为中心对称的同步牵开。但是由于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弹性和张力,在通过电动推杆或电机丝杠结构同步调整两个滑块滑动以分别牵开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时,无法保证两侧的肌肉组织均匀受力,往往造成一侧肌肉组织被过度挤压,肌肉组织产生坏死,增加病患痛苦,不利于术后恢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申请人在20190417申请的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CN201910308611.5中采用一根环绕于两个滑块上的牵开绳,通过牵开绳在手术切口两侧拉力不均状态下自动以手术切口为中心转动以自动平衡手术切口两侧拉力。但是在应用中发现,其牵开绳虽然以多个滑轮绕设在滑块上,但是由于牵开绳和滑块之间具有不可避免的较大的摩擦力,故牵开绳本身并不能够在手术切口两侧产生拉力差时自行精确转动以抵消拉力,使其最终在手术切口牵开并暴露视野后,两侧仍可能具有较大的拉力差,对于单侧肌肉过度挤压状况的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方法及装置,以手术切口两侧肌肉的拉伸阻力为依据而自动平衡两个牵开钩的牵开力,产生相对于原始手术切口非对称式的牵开效果,从而避免单侧肌肉组织过度挤压。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方法,在手术切口两侧的皮肤上分别挂设牵开钩,将牵开钩后端的牵开绳通过拉力传感器分别连接在滑块上,通过电机-丝杠结构驱动两个滑块以同步等速相背滑动,在两个滑块滑动过程中将两个拉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拉力数值实时上传至单片机,通过单片机中内置的比较程序判断两个拉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拉力数值的大小,并将拉力数值较大一侧的牵开钩所对应的电机丝杠结构中的电磁离合器分离,以使拉力数值较大一侧的牵开钩随对应的滑块处于静止状态;维持拉力数值较小一侧的牵开钩所对应的电机丝杠结构中的电磁离合器接合状态,以使拉力数值较小一侧的牵开钩继续随对应滑块移动。
一种非对称式肌肉牵开装置,包括基座、滑动设置在基座上的两个滑块以及用于驱动两个滑块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丝杠以及与丝杠配合并安装在滑块上的丝母,两个滑块的滑动轨迹位于同一直线上,任一滑块上均设有牵开绳,牵开绳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牵开钩,两个牵开钩分别用于挂接在手术切口两侧的皮肤位置,还包括牵开力平衡系统,牵开力平衡系统用于在牵开过程中根据两个牵开钩所受到的皮肤阻力调整滑块的滑动,以使两个牵开钩以相同或相似的拉力将切口两侧皮肤牵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