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3038.6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3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宋天放;冯星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卓迅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B60L53/6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电池组 利用 直流 充电 快速 电路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包括待充电池组BAT1,所述待充电池组BAT1对应设有辅助快充电路,所述辅助快充电路与待充电池组BAT1并联,所述辅助快充电路包括支路一、支路二和支路三,所述支路一包括接触器K1,所述接触器K1设置在连接端一和直流充电桩之间,所述支路二包括接触器K4,所述K4设置在连接端四和直流充电桩之间,所述支路三包括接触器K6,所述接触器K6一端连接连接端二,另一端连接连接端三。本发明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正常充放电方式,又能在多倍电压下进行快充,且此方法电路简洁,可用同样方法继续增加并联电路,从而适应更大电压等级的直流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大家熟知的广泛运用于A00级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充电,由于电池包的电压较小,所以一般采用交流电慢充的方式给电池包充电,耗时过长,但由于电池包本身电压较低,若直接使用高压直流充电桩快充时,通过电芯的功率过大,导致电池包中的电芯被烧坏,严重时发生爆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以解决电池包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包括待充电池组BAT1和与待充电池组BAT1并联连接的待充电池组BAT2,所述待充电池组BAT1包括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所述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分别连接同口充放电端,所述待充电池组BAT2包括连接端三和连接端四,所述待充电池组BAT1对应设有辅助快充电路,所述辅助快充电路与待充电池组BAT1并联,所述辅助快充电路包括支路一、支路二和支路三,所述支路一包括接触器K1,所述接触器K1设置在连接端一和直流充电桩之间,所述支路二包括接触器K4,所述K4设置在连接端四和直流充电桩之间,所述支路三包括接触器K6,所述接触器K6一端连接连接端二,另一端连接连接端三。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快充电路还包括接触器K5和接触器K7,所述接触器K5的一端连接连接端一,另一端连接连接端三,所述接触器K7的一端连接连接端二,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四。
进一步的,所述支路一还串联设置有熔断器FU2和电流传感器L2。
进一步的,所述支路三还包括熔断器FU3,所述熔断器FU3与接触器K6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待充电池组BAT1还对应连接有同口充放电电路,所述同口充放电电路与待充电池组BAT1串联,所述同口充放电电路包括支路四和支路五,所述支路四包括接触器K2,所述接触器K2连接在待充电池组BAT1的连接端一和同口充放电端之间,所述支路五包括接触器K3,所述接触器K3连接在待充电池组BAT1的连接端二和同口充放电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路四上还串联设置有熔断器FU1和电流传感器L1。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快充电路的数量为1个以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放电方式,又能在多倍电压下进行快充,且此方法电路简洁,可用同样方法继续增加并联电路,从而适应更大电压等级的直流充电桩;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接触器的开关,来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同时也可以控制电池对外供电时的电压以及通过电路的连接方式,改变、增加充电时的电压等级,从而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卓迅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卓迅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3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