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弓网非接触式硬点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2714.8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陶前林;孙永路;黎焱卿;程涛;董升辉;孙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阚梦诗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城市 轨道交通 弓网非 接触 式硬点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弓网非接触式硬点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工业相机获取不同时刻激光打在受电弓上的像素点图像;根据像素点图像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变化,以及像素点图像与现实坐标系的对应的关系,获取受电弓的实际位移;根据受电弓的实际位移确定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在垂直加速度大于50倍的重力加速度时,确定受电弓出现弓网硬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硬点的检测方法测量精度不足及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弓网硬点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弓网非接触式硬点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弓网硬点是受电弓的接触悬挂或接触线上的某些部分有弹性形变或附加重量,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受电弓高速运行通过时会出线不正常的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线撞弓、碰弓现象。目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硬点的检测方法,多采用在受电弓上安装传感器来实现硬点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环境较为苛刻,需在DC1500V高压、列车冲击振动的环境下工作,在绝缘防护以及电磁干扰的条件下,测量精度不足以及安装难度大。最主要的因素是对受电弓的结构有一定改动且增加整个受电弓的重量等因素,可能影响受电弓的受流质量,严重的话影响到列车行驶安全,而且后期的维护以及保养也较为困难。
针对相关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硬点的检测方法测量精度不足及安装难度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弓网非接触式硬点检测的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硬点的检测方法测量精度不足及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弓网非接触式硬点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工业相机获取不同时刻激光打在受电弓上的像素点图像;根据所述像素点图像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变化,以及所述像素点图像与现实坐标系的对应的关系,获取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根据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确定所述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在所述垂直加速度大于50倍的重力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受电弓出现弓网硬点。
可选地,所述使用工业相机获取不同时间点时激光打在受电弓上的像素点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标定棋盘分别放置在所述工业相机前方多个不同的位置,针对每个所述位置分别拍摄至少一张照片;使用拍摄的所述照片,对所述工业相机进行标定,得到所述工业相机的标定参数。
可选地,所述使用拍摄的所述照片,对所述工业相机进行标定,得到所述工业相机的标定参数包括:将所述标定棋盘放置于所述工业相机前方,其中,所述标定棋盘距离所述工业相机的水平距离为W,垂直距离为H,与所述工业相机的中轴线的偏离值为L,W与所述受电弓到所述工业相机的距离相等;将H均匀设置为大于所述受电弓最小高度且小于所述受电弓最大高度的不同值,并拍摄第一照片,将所述第一照片进行标定,得到所述标定棋盘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照片中的不同位置对应的H值;将H均匀设置为大于所述受电弓的最小垂直位移且小于最大垂直位移的不同值,并拍摄第二照片,将所述第二照片进行标定,得到所述标定棋盘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照片中的不同位置对应的L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像素点图像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变化,以及所述像素点图像与现实坐标系的对应的关系,获取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包括:获取所述激光打在所述受电弓的碳滑板上的光斑在所述像素点图像中的变化,其中,所述光斑在所述像素点图像中形成所述像素点;通过统计所述像素点图像中,所述像素点相对于所述受电弓的底座变化的数量及距离,确定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确定所述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包括:对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进行二阶微分得到所述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受电弓的实际位移确定所述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获取所述受电弓的垂直加速度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2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