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下行信号的无线定位方法、系统、介质及智能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80529.5 | 申请日: | 2020-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周鑫;陈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 地址: | 43007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信号 无线 定位 方法 系统 介质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属于无线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5G下行信号的无线定位方法、系统、介质及智能终端,对采集的5G NR下行信号进行信号帧同步信号块SSB检测及定时初同步,基于初同步与获取的所述5G NR下行信号进行导频信号DMRS的提取、多径时延获取以及信号帧定时精确同步;所述无线定位方法基于得到的所述精确同步导频信号DMRS到达时间进行基于5G NR下行信号的定位。本发明能够实现基于5G NR下行信号的高精度定位,能够利用大带宽的优势提高定位精度。由于5G NR下行信号不受基站设备商的约束,能够为广泛的物联网智能终端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且由于5G基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将普遍布设于室内外,能够提供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下行信号的无线定位方法、系统、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慧经济时代5G基站建设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及5G基站在室内外的大规模布设,5G作为未来的主流通信技术,将成为室内外空间的重要信号源,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5G引入了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网络、新型多址等关键技术实现多天线、大带宽、低延时通信,将有利于无线定位研究分析。
在定位研究方面,室内及城市峡谷地区由于GNSS难以抵达而无法实现定位,因此已经发展了利用WIFI、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信号进行室内定位研究的技术,但这些信号源无法实现如GNSS一样的大面积覆盖而造成应用受限。与此相比,5G将能够实现大规模覆盖,有效扩大信号覆盖面积且具备有利于无线定位的信号特性。因此,利用5G信号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应用的广泛性。
此外,基于5G下行信号的定位是实现消费者级别的5G室内外定位研究的关键,下行信号更大的带宽和基于终端的定位将具备灵活、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工业制造、智能交通、物流仓储、零售、健康医疗等。目前,基于5G下行信号的定位研究甚少。
现有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GNSS定位、室内无线信号定位(WIFI、蓝牙、超宽带等)。GNSS信号由于在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复杂空间信号弱且难以抵达,而难以满足室内等遮蔽空间下的定位需求。因此,以WIFI、蓝牙、超宽带为主流的室内无线信号定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WIFI、蓝牙、超宽带的定位技术,需要额外布设基站,而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这意味着无法实现室内外定位的广覆盖,而难以普及推广。
关于5G NR定位的研究,目前研究甚少,已有的主要是基于上行信号的基站侧定位,而基站侧定位只有设备端企业能获取完整信息,难以实现开放研究和广泛应用,且5GNR目前上下行时隙配比都是以下行占优为主,因此上行信号占据带宽远小于下行信号,受限于上行资源和基站的发送功率,会影响定位精度。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GNSS定位方法在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复杂空间信号弱且难以抵达,而且难以满足室内等遮蔽空间下的定位需求。
(2)基于WIFI、蓝牙、超宽带的定位技术主要用于室内定位,需要额外布设基站,作用距离短,而难以满足大规模、广覆盖的室内外无缝定位的需求。
(3)5G NR定位中基于上行信号的基站侧定位,需要用户发射专门的定位信号,占用通信资源且位置信息易泄露,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受限,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制约,难以大规模商业推广;而5G NR系统的下行信号带宽远大于上行信号,更有利于高精度定位。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难度在于无线信号受多径干扰严重,严重影响定位导航的精度。如何在现有的5G信号结构和标准中,有效利用5G下行信号现有格式和特点,消除多径干扰,得到精确信号到达时间进行测距估计和角度估计,实现智能终端侧基于5G NR下行信号的高精度定位功能,增加智能终端基于位置信息的的高附加值服务。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0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