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7448.X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6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贵;杨玉东;蒋振雄;王梓夫;伏首圣;周山水;宋晖;闫永伦;张庆芸;郝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00;B23P15/00;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志斌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开口 正交 异性 桥面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桥面板结构包括顶板、底板、L形加劲肋和横隔板;L形加劲肋与横隔板正交设置,并夹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若干L形加劲肋沿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横隔板沿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L形加劲肋包括与顶板连接的第一纵向肋面,以及与第一纵向肋面连接的第二纵向肋面;每两个L形加劲肋的第二纵向肋面相对间隔设置,形成一个纵向加劲肋组。本发明通过将纵向加劲肋设置为开口结构,保证了桥面结构强度的同时,开口型纵肋局部扭转刚度较常规闭口肋有所降低,不会引起过高的应力集中,还可实现运营期内,对纵向加劲肋与顶板间内侧焊缝的检查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顶板、纵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焊接而成,形成肋板式结构,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大、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造型美观等特点。
然而,随着钢桥面板的广泛应用和在役时间的不断增长,近年来,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普遍存在疲劳开裂等现象,桥面板不仅要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将桥面荷载传递到桥梁主承重结构,对于钢板梁和钢箱梁桥,桥面板还要作为主梁翼缘板,承受其他直接荷载和间接荷载作用。作为主梁结构体系,翼缘板主要承受纵向应力,为满足顶板受压稳定要求,通常纵向加劲肋的间距较小。横向加劲的主要作用是支承纵向加劲肋,将荷载传递到主梁腹板,因此通常横向加劲肋间距和刚度比纵向加劲肋大很多。由于纵向加劲肋与横向加劲肋相互交叉,二者的尺寸和间距不同,使得钢桥面板两个方向的抗弯刚度不同。
申请号为CN201710095920.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HRP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该面板结构包括热轧带肋盖板、若干纵向加劲肋和横肋。HRP盖板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的特点。平板与肋连接部分采用圆弧状渐变过渡,可以有效避免集中轮载作用下钢桥面板局部应力过大问题。焊缝设置在纵肋腹板应力幅较小位置,且焊接工艺由单侧部分熔透焊变为对接全熔透焊,可以有效提高钢桥面板的抗疲劳性能。
虽然上述现有技术虽然提出了一种U肋与钢桥面板的焊接质量和稳定性的措施以及采用U肋内焊的工艺,但U肋角焊缝的疲劳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内焊工艺难度大、纵肋与横隔板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问题依然存在。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包括:
顶板、底板、L形加劲肋和横隔板;
所述L形加劲肋与所述横隔板正交设置,并夹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若干所述L形加劲肋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若干所述横隔板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L形加劲肋包括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纵向肋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纵向肋面连接的第二纵向肋面;
每两个所述L形加劲肋的所述第二纵向肋面相对间隔设置,形成一个纵向加劲肋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纵向肋面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双面焊接实现连接。
具体来说,通过将纵向加劲肋组设置为开口结构,即,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L形加劲肋组成所述纵向加劲肋组,使得每个所述L形加劲肋与所述顶板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双面焊实现,在避免常规闭口U肋局部扭矩过大,易产生形变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了焊缝的焊接等级,保证了连接部位的焊接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形加劲肋的所述第一纵向肋面与所述顶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纵向肋面呈水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未经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7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