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锡模板的粗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0645.9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子雅;胡光辉;郑沛峰;王斌;潘湛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C23C18/31;C23F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锡模板的粗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模板:将清洁后的铜片置于化学镀锡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得到锡模板层的铜片。S2.粗化处理:将步骤S1处理后的样品放入碱性粗化液中进行粗化处理。S3.去除模板:将步骤S2粗化后的样品放入祛除液中进行去除模板处理,最后获得粗化程度可控的铜表面。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的粗糙程度可控的铜表面结构,可增大铜表面的比表面积,同时,能有效提升铜表面与涂覆层的结合力,将在线路板制作、表面催化材料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表面处理领域,更具体地,介绍了一种基于锡模板的粗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越来越精密化和多功能化的多层印刷线路板制造过程中,内层铜面与树脂材料间粘附性能的改善问题得到密切关注。线路板向着“短、小、轻、薄”方向快速发展,多层板的产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提高和改善层间结合力一直是提高层间热性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迫于传统碱性黑氧化法技术的局限性以及生产成本的压力等,寻找新的工艺来替代碱性黑氧化技术是势在必行的。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与进步,操作较为不便、基于碱性体系的黑氧化法逐步被相对安全、废水处理简单的棕氧化法取代,但是这种工艺仍存在着对线路板表面处理效率不够高、生产线上成品品质可靠性不足的缺点,并且不能控制粗化程度得到粗糙均一性的铜表面。
中国专利(CN105050324A)公开了添加可溶性锌盐、有机硅烷偶联剂、有机离子液体组分的缓蚀剂从而改善铜表面粗化处理液组分的方式;中国专利(CN108425114A)公开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组合对铜表面进行定量咬噬的测试实验,可以对比发现,以上所述内容基本只阐明粗化体系的组成与配比方案,均未涉及如何获得粗糙程度可控,均一性的铜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粗糙程度不均一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锡模板的粗化方法,能够得到粗化程度可控的铜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锡模板的粗化方法,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生成模板:将清洁后的铜片置于化学镀锡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得到含有锡模板层的铜片;所述浸泡处理的温度为30~60℃,浸泡处理时间为5~180s;
S2.粗化处理:将步骤S1处理后的样品浸入碱性粗化液中进行粗化处理;粗化处理温度为30~60℃,粗化处理时间为10~300s;
S3.去除模板:经过步骤S2粗化作用后的样品放入褪除液中,进行去除模板处理,得到粗化的铜表面;去除锡模板层的时间为30~90s。
所述清洁后的铜片是指对铜基材表面进行除油、微蚀处理,从而生成清洁、无氧化膜的铜表面。
常规工艺中,为了得到粗化的铜表面,一般是将铜基材直接浸泡在粗化液中,这种直接粗化所获得的铜表面粗糙程度不一致,缺陷较为明显。
而本发明首先在铜基表面生成一层锡模板,接着进行粗化,最后去除模板,选择特定的锡模板液和褪除液有利于控制铜表面的粗化程度,能够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粗化程度的铜面,且粗化后的铜面均一性高;同时也能降低铜在碱性粗化液中的损耗,并且去除模板过程中不会对铜表面有任何影响,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耗时少,能快速大量制备粗化铜,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优选地,步骤S1中的所述化学镀锡溶液的成份包括锡源、硫酸、硫脲、稳定剂、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步骤S1中的所述化学镀锡溶液中锡源、硫酸、硫脲、稳定剂、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0.1~10:1~30:0.1~20:0.01~10:0.01~10:0.01~0.2。
优选地,所述锡源为硫酸亚锡、氯化亚锡或焦磷酸亚锡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0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炒炉
- 下一篇:一种均相两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