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4692.2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6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田鑫;郑卿卿;尹磊磊;杨航;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高炳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盲区 行人 报警 自救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和车辆,其用于避免汽车对被碰撞后行人的二次碾压,包括用于连接汽车的主面板,所述主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供被撞行人自救的抓持部、用于供被撞行人警示汽车司机的警报部和用于供被撞行人与汽车司机实时沟通的通讯部。本发明基于行人视角为其提供主动的自救方式,当处于盲区的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使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小行人被撞击后受到二次碾压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自救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护行人的安全,许多汽车已经配备了盲区报警系统,如申请号为2019111307783和2009103124664,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其是由感应部件与应急部件组成。安装感应部件为红外对射、人体接近传感器、人体接近开关,应急部件为电磁阀、弹片开关、紧急制动器、警示装置。人体距车体的距离不同,触发的感应部件种类及数量不同,不同的应急部件发挥功能。2只以上红外对射、人体接近传感器、人体接近开关或者2种以上传感器感应红外线或者温度时,能产生电流成倍增大,使晶闸管导通,令指示灯亮灯,扬声器报警,电磁液压紧急制动器触地减速或者刹车;或者当人与汽车接触,或者出现鬼探头,或者出现内轮差,或者出现人群拥挤等突发事件时,拉动一只以上包在橡胶拉手内的弹片开关时,切断主工作电路,令汽车熄火制动,但是突出的都是报警系统本身,要求通过传感器判断,要求通过给司机传递相应的危险信号,让司机来完成相应的挽救措施。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该发明使用传感器探测技术感知人车距离,根据传感器反馈的结果采取预警、制动等防护措施,系统过于复杂,易产生误判,故行人很难通过自主触发的方式触动警示或制动等防护措施;2.该发明设计了包在橡胶拉手内的弹片开关,当行人陷入车底时可以主动拉动开关,令汽车熄火,但是该开关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且在紧急情况下,行人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这个开关,也是一个问题;3,该发明仅基于探测器结果采取警示或制动防护措施,对于行人来说,当探测系统失效,陷入车底时才能拉动开关令汽车熄火,此时情况已相当危险,很难做到及时拉动开关(如果开关不便于操作),令汽车熄火。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行人保护装置大多突出的都是报警系统本身,要求通过传感器判断,要求通过给司机传递相应的危险信号,让司机来完成相应的挽救措施。突出行人(第三者)自救的发明专利几乎为零。
发明内容
为消除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其基于行人视角为其提供主动的自救方式,当处于盲区的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使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小行人被撞击后受到二次碾压的概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一种汽车盲区行人报警自救系统,其用于保护由于汽车视觉盲区造成的被汽车碰撞的行人的人身安全,避免汽车对被碰撞后行人的二次碾压,包括用于连接汽车的主面板,所述主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供被撞行人自救的抓持部、用于供被撞行人警示汽车司机的警报部和用于供被撞行人与汽车司机实时沟通的通讯部。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面板包括内泡沫层、中间结构层和外泡沫层。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抓持部包括手扶和/或踏板孔。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警报部包括多个布置于所述主面板上的报警按钮。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通讯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面板上的麦克风和扬声器。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报警按钮发送的触发信号后,发送第一信号至通讯模块,发送执行信号至信息记录模块;通讯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信号判断是否执行通讯;信息记录模块,用于接收到执行信号后执行信息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4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制备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测量方法以及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