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基因TaAn在提高植物DON耐受性和FHB抗性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50662.6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廖玉才;刘刚;杨鹏;左东云;李和平;张静柏;黄涛;何伟杰;粘俊娜;易述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6/46;A01H6/20;A01H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江丽丽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基因 taan 提高 植物 don 耐受 fhb 抗性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小麦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转基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小麦基因TaAn提高植物的DON耐受性和FHB抗性。所述的基因为小麦TaAn基因,该基因被证实是一种具有抗菌肽功能的新的小麦基因,在植物的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An基因受到DON的诱导,参与植物细胞防御反应的调控。超表达该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对DON的耐受性及FHB的抗性;组成型表达该基因可以提高小麦对DON的抗性。利用基因TaAn有望提高植物的赤霉病抗性,为转基因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新的安全的抗性种质资源。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 blight, FHB)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真菌病害,致病真菌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和梨孢镰刀菌(Fusarium poae)等,其中禾谷镰刀菌是世界范围内的最主要致病菌。在小麦主产区每隔4-5年都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赤霉病流行。2010年以来,赤霉病大区流行的频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本上每隔1-2年就会有一次大范围流行,其中2012年最为严重。从2000到2018年,我国平均每年受赤霉病影响的小麦耕地面积约450万公顷,占小麦总耕地面积的20%,平均每年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约为341万吨。赤霉病菌主要在花期侵染小麦穗部,并通过穗轴的维管束感染周围小穗,引起小麦穗部枯萎,籽粒发育异常,并伴随红色霉斑。禾谷镰刀菌在侵染小麦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其中以DON为主,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DON对动物的慢性毒性效应表现为呕吐,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流产以及免疫抑制。
TaAn基因编码73个氨基酸,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功能注释,属于小麦未知功能蛋白。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从小麦悬浮细胞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中筛选到一个523bp的EST片段,受到DON的强烈的诱导,之后通过 3’RACE和5’RACE克隆到了基因的全长,将该基因命名为TaAn。鉴于在小麦中的TaAn基因能否提高植物的FHB抗性尚无报道,因此,从小麦中分离到TaAn基因,在拟南芥中超表达该基因后,能够提高拟南芥的DON耐受性和FHB抗性,在小麦中组成型表达该基因,可以提高小麦的FHB抗性,对于培育小麦抗病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麦的TaAn基因在植物赤霉病抗性改良中的应用。通过筛选小麦悬浮细胞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及RACE克隆基因全长的方法,从小麦中分离得到一个受DON诱导的基因TaAn,进一步将该基因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DON耐受能力和对赤霉病的抗性,通过将该基因在小麦中组成型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小麦对DON耐受能力,研究证实了该基因作为植物抗赤霉病功能的新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小麦基因TaAn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