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轮罩结构及其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5114.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静;宁子允;廖勇;陈祖兴;陈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管莹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结构 及其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轮罩结构,包括后轮罩和后纵梁,所述后轮罩与所述后纵梁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罩对应轮胎的位置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后轮罩对应减振器的位置相对于第一腔体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二腔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后轮罩结构的汽车,该汽车在保证减振器的位置空间和保证与轮胎包络距离的前提下,增大了车内乘员的乘坐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轮罩结构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轮罩结构设计主要取决于汽车减振器位置和轮胎包络,大部分后轮罩和后纵梁前部都为平滑的弧形形状,以适应目前汽车的减振器位置和轮胎包络。但是,在现有的这种汽车后轮罩结构中,其不与减振器相对的后轮罩侧面距离轮胎包络较远,因此导致浪费了较多车内乘员空间。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的后轮罩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轮罩结构及其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浪费汽车车内乘员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轮罩结构,包括后轮罩和后纵梁,所述后轮罩与所述后纵梁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罩对应轮胎的位置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后轮罩对应减振器的位置相对于第一腔体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平滑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台阶部平滑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部沿汽车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50毫米-190毫米,沿汽车左右方向的长度为60毫米-90毫米。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沿汽车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50毫米-190毫米,沿汽车左右方向的长度为50毫米-60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距离轮胎运动包络的最小间隙为25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距离减振器运动包络的最小间隙为15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内壁距离燃油管的最小间隙为10毫米。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轮罩结构。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后轮罩结构及其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在保证后轮罩内壁与轮胎运动包络间隙的前提下,通过使后轮罩对应轮胎的位置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一腔体,后轮罩对应减振器的位置相对于第一腔体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二腔体,即第一腔体的内壁相对于第二腔体的内壁沿汽车左右方向向两侧偏移,以此使汽车内的乘坐空间更大。因此,本发明在保证减振器的位置空间和保证与轮胎包络距离的前提下,增大了车内乘员的乘坐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轮罩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台阶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台阶部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X方向为汽车前进的左右方向;Y方向为汽车前进的前后方向;
1、后轮罩,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第一台阶部;
2、后纵梁,21、第二台阶部;
3、轮胎包络处,4、轮胎运动包络,5、减振器运动包络,6、燃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5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捕捉氢氟酸的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械加工去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