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43300.4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程;程万林;马吉苗;夏彬;杨文强;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9/00;C22B7/04;C22B5/04;C22B5/16;C22B34/12;C22B34/14;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王玲华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生产 规格 钛合金 铸锭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铸造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真空循环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本发明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采取非真空条件进行,根据热力学分析结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Zr元素来保护Ti不被烧损,与采用真空炉生产铜钛合金铸锭相比成本大幅度降低。铸造结束将炉渣进行焙烧,再依次通过氧化、氯化处理、镁热还原法、真空蒸馏等手段分离得到Zr、Ti,再将Zr、Ti和Cu真空熔炼,浇注,得到Cu‑Ti和Cu‑Zr中间合金继续作为生产铜钛合金铸锭的原料,实现了材料循环利用和生产过程连续进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高弹铜合金广泛应用于接插件、开关、接触弹簧、端子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铍青铜,铍青铜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综合性能十分优异。铍青铜虽被誉为“有色金属弹性之王”,但是铍是一种剧毒元素,在加工过程对人体危害极大。铜钛合金作为一种替代铍铜的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铜钛合金除了具有与铍铜相媲美的性能外,在加工过程对环境十分友好。但是钛在大气环境下冶炼的烧损极大,钛的活泼性非常强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还原性。钛在大气环境下冶炼的烧损主要分以下三部分:①Ti凭借其高还原性将渣中的某些金属化合物还原,使Ti元素进入到渣中;②Ti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钛的氧化物;③Ti在800℃以上便能够与空气中氮气反应形成TiN。因此,铜钛合金铸锭通常需要真空炉来生产,而大型的真空炉投资十分巨大,大大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再者,合金铸造过程产生的炉渣往往因处理不当而无法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非真空条件下循环生产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实现了Ti在非真空条件不被烧损氧化,还实现了铸造残渣的再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进行配料:Ti:1~5%、Zr0.8~1%,余量为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S2、熔炼:将熔炼炉进行升温,先加入铜电解板,待全部加入后,再加入Cu-Mg中间合金脱氧,保温,捞渣,而后除气,除气结束后先加入Cu-Zr中间合金,随后加入Cu-Ti中间合金,待熔炼完成得合金液;
S3、铸造:将合金液于模具中浇注成型,在浇铸过程中间隔向炉内加入Cu-Zr中间合金,铸造得铜钛合金铸锭;
S4、富氧焙烧:铸造结束后将炉渣集中放置,进行焙烧;
S5、氯化:将焙烧后的主要成分用Cl2进行氯化,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C;
S6、镁热还原:将氯化后的炉渣用Mg进行还原,真空蒸馏分离得到Ti和Zr;
S7、真空熔炼、浇注:将Ti和Zr分别和Cu在真空炉内熔炼,浇注,得到Cu-Ti和Cu-Zr中间合金继续作为生产铜钛合金铸锭的原料。
本发明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生产过程中选取Zr元素来保护Ti不被烧损,Zr的优点在于:Zr与Ti能无限固溶,不会形成化合物,见图4;根据图5、图6、图7和图8可知Zr与氧、氮、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比Ti与氧、氮、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更负,在Cu-Ti-Zr体系中,Zr要比Ti优先与氧、氮、二氧化碳、水蒸气进行反应。另外,Zr在Cu-Ti合金中能起到细化晶粒、抑制早期调幅组织形成和阻碍片层组织长大的作用;Zr相比Ti在熔体中保持较低的含量,从动力学上讲这能有效降低与氧、氮的反应速率;Zr与Ti的生产工艺十分相似,均采用先氯化,再用镁热还原,方便后续的回收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源分配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