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43300.4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程;程万林;马吉苗;夏彬;杨文强;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9/00;C22B7/04;C22B5/04;C22B5/16;C22B34/12;C22B34/14;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王玲华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生产 规格 钛合金 铸锭 方法 | ||
1.一种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进行配料:Ti:1-5%、Zr 0.8-1%,余量为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S2、熔炼:将熔炼炉进行升温,先加入铜电解板,待全部加入后,再加入Cu-Mg中间合金脱氧,保温,捞渣,而后除气,除气结束后先加入Cu-Zr中间合金,随后加入Cu-Ti中间合金,待熔炼完成得合金液;
S3、铸造:将合金液进行浇注,在浇铸过程中间隔向炉内加入Cu-Zr中间合金,铸造得铜钛合金铸锭;
S4、富氧焙烧:铸造结束后将炉渣集中放置,进行焙烧;
S5、氯化:将焙烧后的主要成分用Cl2进行氯化,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C;
S6、镁热还原:将氯化后的炉渣用Mg 进行还原,真空蒸馏分离得到Ti和Zr;
S7、真空熔炼、浇注:将Ti和Zr分别和Cu在真空炉内熔炼,浇注,得到Cu-Ti和Cu-Zr中间合金继续作为生产铜钛合金铸锭的原料;
所述步骤S2中熔炼的温度为1200-1300℃,Cu-Mg中间合金的添加量为入炉料质量的0.05-0.3%,Cu-Mg中间合金中Mg的含量为20%;
所述步骤S2中Cu-Ti中间合金中Ti的含量为20-40%wt,Cu-Zr中间合金中Zr的含量为30-50%wt;
所述步骤S3铸造得到的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Ti:1-5%wt、Zr ≤0.5%wt 、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步骤S4中焙烧的温度为850-900℃;
所述步骤S5中C的加入量为焙烧后炉渣质量的10-16%;
所述步骤S2中在加入铜电解板的过程中用覆盖剂一覆盖熔体,覆盖厚度为9-12cm;加入Cu-Mg中间合金脱氧后保温10-30min,捞渣后用覆盖剂二覆盖熔体,覆盖厚度为8-15cm;除气用气体为氩气,除气时间为20-3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剂一为木炭,所述覆盖剂二由如下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CaF2:30-45%,MgF2:2-15%,NaF:2-15%,MgO:10-20%,CaO:10-20%,NaCl:4-10%,CaCl2:4-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铸造的温度为1150-1250℃,铸造的速度为70-100mm/min,冷却水流量为50-75m3/h,震动频率为40-60次/min,在铸造过程中每隔30-70s向炉内加入30-100g的Cu-Zr中间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产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熔炼结束静置10-30min进行浇注,浇注的温度为1200-1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3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源分配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