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1021.4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王太勇;解润海;尤涛;丁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D1/74 | 分类号: | B66D1/7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孙宝芸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星 齿轮 提高 传动比 绞盘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盖(3)、副端盖(4)和手柄(5);主端盖(3)和副端盖(4)安装在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外侧,主端盖(3)上、及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上均设置有侧向通孔,卷筒(2)位于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内侧,且卷筒(2)的两端均伸入到所述侧向通孔内;手柄(5)穿过主端盖(3)和底座(1)上的所述侧向通孔与卷筒(2)的一端连接;
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6),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固定中心轮(9)、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安装在主端盖(3)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固定中心轮(9)位于活动中心轮(6)与底座(1)之间,底座(1)外的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均设置有中心通孔,固定中心轮(9)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内换挡滑套(11)连接在固定中心轮(9)的中心处,外换挡滑套(10)连接在活动中心轮(6)的中心处,系杆支架(12)安装在底座(1)上,卷筒(2)的另一端穿过并连接在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的中心通孔处;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和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均与活动中心轮(6)啮合,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和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均与固定中心轮(9)啮合;
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包括左棘爪(131)、右棘爪(132)、棘轮(14)、弹簧(15)和销钉(16);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安装在副端盖(4)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下端均通过销钉(16)连接在底座(1)上,棘轮(14)位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上部之间,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连接,且弹簧(15)位于销钉(16)和棘轮(14)之间;棘轮(14)与卷筒(2)的另一端连接;
手柄(5)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结构,卷筒(2)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孔;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还用于嵌合外换挡滑套(10),外换挡滑套(10)用于嵌合活动中心轮(6);内换挡滑套(11)一端用于嵌合系杆支架(12),另一端用于嵌合卷筒(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两个纵向部分的上部为上半圆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两个纵向部分的下部为矩形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部横向部分为矩形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部横向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0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