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流轨可切换的地铁的受电弓控制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5347.6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2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苏晗翀;杨树松;李义国;黄慧建;黎少东;袁湘流;张豪杰;林奕屾;高晓亮;郑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8 | 分类号: | B60L5/28;B60M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郭杨部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流 切换 地铁 受电弓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流轨可切换的地铁受电弓控制方法与系统,涉及受电弓控制领域,通过提出对落弓确认信号、升弓确认信号、轨位转换开关位置一致性、受电弓的弓位等信号判断,充分考虑到双回流轨系统下对受电弓的不同控制判定,使地铁列车能够满足单回流轨和双回流轨这两种轨道上行驶时的不同控制逻辑,同时也能应对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回流轨突然变化的突发情况,以及对回流器悬空等紧急情况的应对,升降弓的判定方法,从而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轨可切换的地铁的受电弓控制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正极接触网或者接触轨供电,负极则通过钢轨回流的方式,两者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回路。但是这种回流方式,虽然工艺要求明确要求了轨道对地绝缘安装,但受施工条件、环境因素以及工艺技术的影响,线路对地过渡电阻值远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值,这就导致了杂散电流的溢放,而杂散电流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对轨道交通造成影响,但在长期作用下,杂散电流会对钢筋混凝土以及埋设管线产生不可避免的腐蚀作用。在此技术背景下,采用专用回流轨系统(回流专用轨)的轨道交通车辆孕育而生。而常规的升弓控制模式只是在确认几个前置确认开关触控后,就直接通过升降弓按钮对受电弓进行升降控制,该方式过于简单,因此仅仅适用于简单的升降弓控制环境。
为了避免杂散电流而采用的专用轨和走行轨的双回流系统,考虑到该系统在不同轨道交通环境下需要不同的受电弓控制逻辑,如在双回流轨道与单回流轨道之间进行交接移动时的逻辑控制与单走行轨受电弓控制的逻辑判断就完全不同,以及突发情况下对于受电弓的控制逻辑,常规的升弓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控制逻辑来对双回流系统下的地铁用回流受电弓进行支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一个新的控制逻辑以适应当下单回流轨(走行轨)以及双回流轨(走行轨+专用轨)并存的情况,使得适用于双回流轨系统的列车能够在单回流轨系统中依旧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使列车在双回流轨系统中能够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流轨可切换的地铁的受电弓控制方法,回流轨包括走行轨和专用轨,并通过轨位转换开关对回流轨进行切换,地铁包括第一列车单元和第二列车单元,受电弓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升弓信号;
S2:判断第一列车单元是否无落前弓确认信号,且第二列车单元无落后弓确认信号,若是,进入下一步骤;
S3:判断第一列车单元和第二列车单元是否都有升弓确认信号,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S4:判断第一列车单元和第二列车单元的轨位转换开关的切换位置是否一致,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S5:判断第一列车单元与第二列车单元的受电弓的弓位方向,以及轨位转换开关的切换位置与第一列车单元输出信号的关系:
A:若受电弓都在降弓位,且经过预设时间;
B:若轨位转换开关都在走行轨位,或第一列车单元输出的信号为走行轨信号且接收到升弓允许旁路信号;
C:若轨位转换开关都在专用轨位,或第一列车单元输出的信号为专用轨信号且接收到升弓允许旁路信号;
满足关系A,或者满足关系B或C的同时若预设时间内列车接入回流轨且高压导通,则进入下一步骤;
S6:升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列车单元为司机进行实时操控时所在的列车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至步骤S5中,还包括:判断地铁是否处于半自动模式,若是,则仅接收第一列车单元的相应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半自动模式为地铁仅由第一列车单元驱动,第二列车单元由第一列车单元拖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5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阶梯式旋转挤压内环模成型装置
- 下一篇:多级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