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3945.X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光;刘敬涛;赵煜灵;刘乐嘉;罗谨;郭嘉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C02F3/28;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彭伟煌 |
地址: | 5100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依次设置并连通的格栅井、调节池、生态净化池组成,其中,
所述生态净化池,包括生态池体,配水管、布水支管和立体生态净化系统和位于池底的排水管,所述立体生态净化系统主要由至少一个生化滤架、用于过滤污水的滤料、安装在生化滤架上的基质槽、填充于所述基质槽内的植物生长基质和种在基质槽中的植物组成;其中,生化滤架为横贯生态池体、高度从靠近配水管和布水支管下方至池底的支架,在所述生化滤架位于布水支管下方的空间内从上至下填充了滤料,在所述滤料外围分层设置有多个基质槽,所述基质槽底部和与滤料相邻的侧壁具有排水孔,以便使首层的基质槽中的水通过排水孔流入下一层的基质槽中并逐层流入池底或者滤料空间与基质槽相互流通;所述配水管位于生化池体的上部,一端与调节池出水管相接,另一端则平伸向生化池体的另一端,布水支管间隔分布在配水管上,以便将来自调节池的污水分布给所述立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各个生化滤架中设置的滤料和基质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槽中种植的植物,更适宜种植喜水的阴生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态净化池的顶部敞开,在生态净化池顶部四周设置防护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包括格栅井体、井盖、设置在所述格栅井中上部的污水进水管、设置在水头较低一侧的格栅井出水管、排泥放空管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较粗大悬浮物格栅,其中,所述格栅设置在污水进水管出水口和格栅井出水管进水口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为位于所述格栅井中部的提篮式格栅,提篮网孔的孔径在mm~mm范围内为宜,所述提篮式格栅顶部通过锁链和提篮挂钩,挂在井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格栅井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定提篮式格栅悬吊位置的悬臂梁,尽可能减小提篮式格栅与井壁间隙,以便让污水尽可能从提篮式格栅通过,确保能将较为粗大的悬浮物隔离到提篮式格栅中。
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5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上部设置有多根限位导杆,限位导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提篮式格栅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滤架的槽体两端与所述生态净化池池体侧壁相固定,生化滤架的槽底与生态净化池池底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生化滤架槽底与池底之间设置用于支撑生化滤架槽体的多孔洞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设置两条以上的布水支管,每条布水支管对应设置一条生化滤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包括调节池体,设置在所述调节池池体中部的活性生物填料层,所述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生物填料层的下方;连通所述调节池与所述生态净化池的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位于所述生物填料层的下方;所述配水管末端延伸至生态净化池之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包括设置在池体顶部的通气管,设置在所述调节池池体底部的排泥放空管,所述格栅井、调节池和生态净化池沿水力坡降依次埋设于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9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