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0589.6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熊鹏文;黄雨轩;石志;张轩;卜津;曾云飞;叶娜;廖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0 | 分类号: | B60W30/00;B60W10/20;B60W10/18;B60W10/30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让 救护车 智能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摄像头、图像识别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灯光系统、转向系统。本发明图像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救护车并捕捉救护车接近信号,整车控制系统根据图像识别系统捕捉到救护车接近信号规划避让方案。增加救护车、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护车的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中的道路也越来越拥挤。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病人急需救护车前往救治,救护车很可能会被堵在路上,使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被大大延误,这很有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我国司机在驾驶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际脱钩的情况,都知道要依法避让,但在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往往因缺乏训练而不知如何合理避让,导致延误生命抢救。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系统,以此增加救护车、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护车的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摄像头、整车控制系统、图像识别系统、制动系统、灯光系统、转向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避让救护车的智能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摄像头对汽车前方和后方车辆进行信息采集,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传递给图像识别系统,图像识别系统对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将汽车前方或后方车辆中救护车图像信息和其他车辆图像识别出来;
S2:图像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识别出救护车和其他车辆信息后,对救护车报警闪光灯捕捉识别,进行救护车状态的识别区分;
S3:图像识别系统捕捉到前方或后方的救护车接近信号后,通过摄像头识别本车与救护车的相对行驶方向、车道关系以及相对距离,将识别区分的信息传输给整车控制系统;
S4:图像识别系统捕捉到前方或后方的救护车接近信号后,通过摄像头识别本车与其他车辆的车道关系以及相对距离,将识别区分的信息传输给整车控制系统;
S51:如果救护车在本车前方任一车道且与本车同向行驶,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减速到30km/h以下;如果本车与救护车相对距离减小到30米,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使本车减速停车,随后灯光系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S52:如果救护车在本车前方相同车道且与本车相向行驶,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减速到30km/h以下;如果本车有左侧车道,且在该车道上无其他车辆与本车相距5米以内,灯光系统开启左转向灯,转向系统控制左转向至左侧车道,随后灯光系统关闭左转向灯;如果本车有右侧车道,且在该车道上无其他车辆与本车相距5米以内,灯光系统开启右转向灯,转向系统控制右转向至左侧车道,随后灯光系统关闭右转向灯;
S53:如果救护车在本车前方相邻车道且与本车相向行驶,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减速到30km/h以下;如果本车与救护车相对距离减小到30米,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使本车减速停车;
S54:如果救护车在本车后方相同车道且与本车同向行驶,整车控制系统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本车有左侧车道,且在该车道上无其他车辆与本车相距5米以内,灯光系统开启左转向灯,转向系统控制左转向至左侧车道,随后灯光系统关闭左转向灯;如果本车有右侧车道,且在该车道上无其他车辆与本车相距5米以内,灯光系统开启右转向灯,转向系统控制右转向至左侧车道,随后灯光系统关闭右转向灯;
S55:如果救护车在本车后方相邻车道且与本车同向行驶,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减速到30km/h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0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