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27957.1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柏成勇;王少帅;李科;陈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L41/082 |
| 代理公司: | 沈阳新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李晓光 |
| 地址: | 102100 北京市延庆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企业 网络 ipv6 升迁 生命周期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以IPAM为网络权威源数据SoT的核心,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IPv6地址规划;通过网络基础架构标准化设计,创建通用的网络抽象视图,用以实现网络设计的实例化;将网络抽象视图与不同网络供应商的智能模板相结合,生成特定于供应商的网络配置;将代际升迁融入到IT流程周期中,并为网络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操作提供完整的更改控制;通过持续的集成和交付(CI/CD),不断地将网络配置部署到不同供应商的设备,让基础网络架构自动、平滑地升迁到IPv6。本发明将企业基础设施始终保持在已知和预先定义的状态中,在整个基础结构中使用和执行最佳实践,简化IPv6代际升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通信技术,具体为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11年,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IPv4地址)消耗殆尽,新增互联网用户没有合法IPv4地址,直接制约了现有互联网的持续发展,致使互联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一代互联网是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本)为核心的全新架构,作为解决当今IPv4互联网发展瓶颈的手段,具有技术成熟、地址资源丰富、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有效支撑电子政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化应用,被业界及各国视为互联网演进的必由之路。
2017年11月26日发布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IPv6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重点任务。《IPv6行动计划》要求各行各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
当前,企业网络正在由IPv4向IPv6大规模演进,这个过程被称作“IPv6代际升迁”。IPv6代际升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业务、组织、流程等多个层面,企业在进行IPv6代际升迁时面临诸多困难:
1.缺乏顶层规划设计。
IPv6代际升迁涉及影响面非常广泛,覆盖企业所有部门和现有IT业务流程,所有人员都需要参与其中;同时,企业网络架构、应用系统、安全设施、终端设备、核心支撑系统等众多领域都需要进行长期的IPv6改造和升级演进。因此,需要根据网络现状及业务需求,对IPv6代际升迁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制定合理的建设策略和实施方案。
2.缺乏自动化部署工具及过程管理。
传统的IPv6代际升迁,主要通过孤立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充满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如基础网络的升级,需要在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上反复下发IPv6相关配置,这个配置下发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持续进行,需要巨大的人力投入,并且由于频繁修改现网设备配置,特别是计划外的意外变更,可能给网络和业务稳定性运行造成风险。
3.缺乏可视化的监测分析。
IPv6代际升迁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涉及大量可重复的规划设计、业务编排和部署实施过程,任何策略上的变更都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一套可视化、闭环的监测分析手段,实时监控代际升迁全过程,为每个阶段的任务分配、实施策略提供工作指导和决策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企业网络场景下IPv6代际升迁缺乏顶层规划设计、缺乏自动化部署工具及过程管理、缺乏可视化的监测分析等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弥补上述缺陷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IPAM为网络权威源数据SoT的核心,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IPv6地址规划,形成整体网络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9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