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27957.1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柏成勇;王少帅;李科;陈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L41/082 |
| 代理公司: | 沈阳新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李晓光 |
| 地址: | 102100 北京市延庆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企业 网络 ipv6 升迁 生命周期 管理 方法 | ||
1.一种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IPAM为网络权威源数据SoT的核心,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IPv6地址规划,形成整体网络设计;
2)基于IPAM,通过网络基础架构标准化设计,创建通用的网络抽象视图,提供对所有参数关系、依赖关系和拓扑的完整而明确的理解,用以实现网络设计的实例化;
3)进行网络建模,将网络抽象视图与不同网络供应商的智能模板相结合,生成特定于供应商的网络配置;
4)基于场景化编排形成自动执行的工作流,将代际升迁融入到IT流程周期中,并为网络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操作提供完整的更改控制;
5)通过持续的集成和交付,不断地将网络配置部署到不同供应商的设备,让基础网络架构自动、平滑地升迁到IPv6;
6)在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内,提供闭环的、事件驱动的全局可视化监测,跟踪事件消息并提供日志记录和分析,实时监控代际升迁的部署进展;
步骤5)中,自动化部署是将不同厂商的网络配置,批量自动下发到对应设备上,并执行生效,完成部署过程;在IPv6基础设施上实施这些更改之前,要通过CI/CD系统的测试;CI/CD系统执行一系列步骤,以正确测试对基础网络架构的这些配置更新,步骤具体为:
501)对网络配置文件进行语法准确性和逻辑有效性的验证;
502)通过测试工具来分析和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验证当前配置跟SoT中网络设计的意图是否匹配;
503)在真正配置网络之前,执行模拟配置测试,确信这些更改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或意外的安全策略更改;
504)如果测试通过,配置更改被批准并合并到SoT系统中,这些更改则可通过自动化工具部署实现;
在自动化部署完成后,再次执行测试,以确定部署操作的成功与否;如果这些测试失败,则可回滚已执行的更改,并提出警告让工程师进行人工干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IPAM系统中保存的IP地址规划、拓扑设计以及数据资产信息,进行IPv6地址规划,生成整体的网络设计,构成基础网络设施的权威数据源So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实现网络设计的实例化是根据业务需求,将SoT中的网络规划设计实例化为网络抽象视图,提供对网络配置参数、依赖关系和网络拓扑的通用描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特定供应商的智能模板,实现网络建模,采用网络抽象视图结合智能模板的方式,根据整体网络规划设计生成特定于供应商的网络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基于场景化编排是基于场景化的需求,结合现有IT流程周期,将网络配置部署编排形成自动执行的工作流,以避免影响业务运行,整个部署过程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网络IPv6代际升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可视化监测反馈循环构建到整个IPv6代际升迁生命周期管理中,一方面提供基于事件的监测管理,对于来源于基础网络架构和升迁部署过程的事件,以SNMP轮询、系统日志消息、时间序列指标和流遥测形式出现;
另一方面提供自定义监视和警报方案,生成特定于客户网络环境的可操作警报,并允许在问题影响服务质量之前识别和解决问题;从监控源中获取网络事件数据,然后反馈到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中,形成反馈循环;在需要人工参与的情况下,从网络收集事件的上下文,缩短响应网络事件所需的总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9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