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7523.1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农;欧双慧;陈诺;黄玉荣;吴红慧;段先强;杨慧;韦宇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3/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治理 截流 治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包括污水管、设置在污水管排出口下端的截污槽,在设置在河道两岸且高于河道堤岸的生物池,在截污槽的一端槽口侧壁设置有截污入口,在截污槽的另一端侧壁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截污槽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截污溢流排出口,所述污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截污入口与截污槽连通,该截污槽侧壁上的截污溢流排出口通过截污管与生物池的入口端连通,该生物池的出口端通过排水管的入口连通,该排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河道内。本发明对黑臭水体进行分级和分段处理,从而实现了截污和处理后的黑臭水排放,达到黑臭水彻底净化和深度净化目的,提升河道水质的效果,解决了河道前无合适位置做截流井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臭水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其用水量也快速增加,同时增加了入河的污水量。然而,现有的城镇、农村的雨污水管网建设还不健全,大多数合流管渠就近接入河道,河道基本成了纳污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随着城镇、农村污水管线截污管线、雨污分流管线项目的进行,部分存在临水而居的居民楼,污水直排进水体,未经过任何处理设施,如化粪池等,楼栋外也无适合敷设管线的地方,当临河而居的楼栋较多可设置敷设在河道中的污水管,需考虑抗浮、密封等措施,还需围堰清淤等施工措施费,不仅工程造价大,后期运行存在检修困难等问题,而且也无法达到污染拦截、沉淀泥沙以达到河道水质提优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根据本发明的治污系统从而实现了截污和处理后的黑臭水排放,提升河道水质的效果,解决了河道前无合适位置做截流井的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所述截流治污系统包括污水管、设置在污水管排出口下端的截污槽,在设置在河道两岸且高于河道堤岸的生物池,在截污槽的一端槽口侧壁设置有截污入口,在截污槽的另一端侧壁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截污槽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截污溢流排出口,所述污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截污入口与截污槽连通,该截污槽侧壁上的截污溢流排出口通过截污管与生物池的入口端连通,该生物池的出口端通过排水管的入口连通,该排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河道内。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截污槽包括截污槽体,在截污槽体内通过设置分隔板将截污槽体分隔为截污区和截留区,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截污槽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缺口,所述截污区和截留区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缺口相互连通,在截污区的侧壁上设置所述截污入口,在所述截污区的侧壁上设置所述截污溢流排出口,所述截污入口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粗格栅,在靠近截污入口一侧的截污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泥管。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截污区一侧的隔板侧壁上设置有L形曲面格栅支撑架,该L形曲面格栅支撑架的下侧端部水平固定在隔板侧壁上,所述L形曲面格栅支撑架的上侧端部向截污入口一侧倾斜,所述水平粗格栅的一端固定在截污槽体内且靠近所述截污入口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水平粗格栅的一端固定在所述L形曲面格栅支撑架的上侧端部。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截污入口上方的截污槽体内侧壁与L形曲面格栅支撑架的上侧端部之间设置有弧形细格栅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截留区的底部设置有呈阶梯状向上凸起的隔挡台,该隔挡台的两端与所述截留区两侧侧壁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池包括生物池体、第一横隔墙和第二横隔墙,在生物池体内且由生物池体的入口端至出口端分别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横隔墙与第二横隔墙将其分隔成依次连通的第一生物处理池、第二生物处理池和第三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池体的入口端与所述截污管连通,所述生物池体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水管的入口连通。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的中央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第二横隔墙的一端与生物池体一侧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缺口,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和第三生物处理池之间通过第二溢流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消防水带收卷时效率较低且容易松散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护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