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4038.9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军;张馨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泉州企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4 | 代理人: | 张柳 |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率 量子 ecl 适配体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与分析传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为硒化镉量子点,所述阳极电极为改性的钌硅粒子(RuSi@Ru(bpy)32+);本发明将构建好的比率型电致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应用到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利用钌硅粒子与共反应剂正丙胺在阳极产生ECL信号,硒化镉量子点与共反应剂过硫酸钾在阴极产生ECL信号设计比率型ECL传感器,有利消除实验中存在的假阴性,使的实验数据更可靠,结合引入适配体,能够大大地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能够应用于生物分析或者离子检测,将设计好的传感器应用于环境分析污染物的抗生素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与分析传感技术领域,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无机金属的配合物和团簇分子都显示出做为发光体必需的电化学和光学性质,其中包括Ag、Al、Au、Cd、Cr、Cu、Eu、Hg、Ir、Mo、W、Os、Pd、Pt、Re、Ru、Si、Tb、Tl等。尤其是联吡啶钌配合物Ru(bpy)32+及其衍生物具有发光效率高、在室温的水或非水溶剂中稳定性好及在较低电位下单电子转移过程可逆等光化学和电化学优点,这类配合物在电致化学发光体系中的研究最为广泛。
各种环境相关污染物的广泛产生,包括有毒重金属和其他新出现的危险污染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污染物质的溶解是造成所有关键球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对这些来自细胞和环境内外的有毒物质的测定对于生物和疾病相关的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设计多种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方法来检测非生物细胞或工业废物的这些污染物,人们做了许多努力。如开发了荧光传感,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化学发光传感等一系列传感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ECL传感器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深受关注,利用钌硅粒子与共反应剂正丙胺在阳极产生ECL信号,硒化镉量子点与共反应剂过硫酸钾在阴极产生ECL信号设计比率型ECL传感器,有利消除实验中存在的假阴性,使的实验数据更可靠,再引入适配体,大大地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实现粒径均一的钌硅粒子的合成及其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包括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为硒化镉量子点,所述阳极电极为改性的钌硅粒子(RuSi@Ru(bpy)32+),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之间通过两条链接链相连接。
优选的,两条所述链接链分别为辅助链和捕获链。
一种比率型量子点ECL适配体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合成L-半胱氨酸包封的硒化镉量子点,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CdCl2·2.5H2O与L-半胱氨酸(其摩尔比为1:3)和150 mL去离子水混合,用0.1mol L-1 NaOH将pH值调至10,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反应,得到镉(Cd)源;
S1.2、同时在圆底烧瓶中加入Se: NaBH4=1:1.5(摩尔比)和10 mL去离子水加热到40℃,充满氮气反应30分钟,合成硒(Se)源;
S1.3、将合成的前驱体硒(Se)源加入到镉(Cd)源中,90℃冷凝回流反应60min,最后用乙醇沉淀、离心,乙醇洗涤三次,产品在水中溶解后,置于避光4℃的冰箱中保存;
S2、合成RuSi@Ru(bpy)32+复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4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