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2068.6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7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蔡任远;孟祥;周鹏;李世生;王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及其 吸能钢带 | ||
本发明属于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所述吸能钢带包括:钢带主体;所述钢带主体上开设有刻槽线,所述刻槽线将所述钢带主体分隔成主体固定部和溃缩吸能部;所述主体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到转向管柱安装板的紧固部;所述溃缩吸能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到转向管柱转向上柱管的牵引部。本发明提供的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能够实现管饭的适用性和吸能程度可调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管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汽车转向机械装置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除了联接转向盘和中间轴以帮助车辆转向,同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其胸部与方向盘发生猛烈碰撞导致严重伤害,为了减轻驾驶员胸部受到的伤害,管柱在结构设计中加入能量吸收部件来为驾驶员提供保护,以减小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不同车型的碰撞吸能的不同要求,通常设计不同的溃缩机构;也就导致溃缩吸能结构多种多样,通用性差,同时溃缩吸能程度不具备调节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通用性差,吸能程度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钢带,用于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结构;包括:钢带主体;
所述钢带主体上开设有刻槽线,所述刻槽线将所述钢带主体分隔成主体固定部和溃缩吸能部;
所述主体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到转向管柱安装板的紧固部;
所述溃缩吸能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到转向管柱转向上柱管的牵引部。
进一步地,所述刻槽线设置成延伸方向一致的多个独立的刻槽线段;
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刻槽线段之间留有未刻槽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刻槽线上开设有吸能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通孔为腰型孔,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刻槽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刻槽线划分成深度不同的多段刻槽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带主体弯折成呈钝角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部包括:牵引板带;
所述牵引板带设置成突出于所述溃缩吸能部的板带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板带设置在所述溃缩吸能部的端部,所述牵引板带自所述溃缩吸能部的端部朝向所述溃缩吸能部的主体部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板带的尾部设置有限位凸缘。
一种转向管柱,采用所述的吸能钢带。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向管柱及其吸能钢带,通过在吸能钢带上设置刻槽线将吸能钢带划分为主体固定部和溃缩吸能部,其中主体固定部作为固定到转向管柱安装板上作为溃缩吸能状态时的静态部分,溃缩吸能部固定到转向管柱的轴向溃缩动作部,从而在溃缩吸能时,溃缩吸能部沿所述刻槽线自所述主体固定部撕裂吸能,形成独特可靠的溃缩吸能方式;同时,通过设置刻槽线的深度,长度或者分段设置深度长度,即可实现不同吸能程度的吸能结构,从而能够适应各种车型对象的吸能需求,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且溃缩吸能能力可调节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钢带的装配状态方法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2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