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16469.0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余书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书同 |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8D1/02;B01D53/04;B01D53/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厂 废气 处理 利用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设有一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左壁上设有能够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初步利用的余热发电锅炉,所述余热发电锅炉左侧设有向左延伸至所述机体左侧的一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内设有一号离心式风机,位于所述一号导管通过所述一号离心式风机接有二号导管,所述二号导管接往钢铁厂的废气排放口,位于所述余热发电锅炉右端接有作为废气出口的三号导管,所述三号导管右端通往纵向放置的四号导管,所述四号导管内的空腔设为二号空腔所述四号导管底端连通设有横向向右延伸的五号导管,位于所述四号导管右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前壁上安装有炭反应仓,所述碳反应仓内设有二号空腔,位于所述二号空腔内设有能够将废气中一氧化碳反应防止其排出以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反应装置,位于所述一氧化碳反应装置上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右壁内设有向右延伸至本发明外的排气孔,所述五号导管内设有二号离心式风机,之后所述五号导管向上延伸连通至所述二号空腔,所述二号空腔后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内设有三号空腔,所述三号空腔内设有能够利用所述余热发电锅炉排出废气中的低温余热进行再次利用的二次热利用装置,位于所述余热发电锅炉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内设有四号空腔,所述四号空腔内设有能够将废气中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以污染空气的活性炭净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对一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并不出众,所以需要独立设置一氧化碳反应装置以增强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发电锅炉包括过热器、蒸发器以及省煤器等标准部件,能够将从一号导管中废气的热量进行初步利用以进行发电,使得三百摄氏度左右的废气经过余热发电锅炉后排入所述三号导管时仅剩一百五十摄氏度左右,其中减少的热能除逸散的部分外转化为电能用以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热利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二号空腔与所述三号空腔之间并将其分隔开的导热氧化铝,位于所述三号空腔下侧的后壁内连通设有自来水管,位于所述自来水管上侧的所述三号空腔后壁内设有向后延伸出本发明外的出水管,位于所述机体后侧的所述自来水管上侧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出水管内的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内设有能够手动控制的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氧化铝朝向所述三号空腔内延伸设有散热鳍片,位于所述三号空腔内的所述散热鳍片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热传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碳反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二号空腔右壁内向右延伸的至本发明外的通氮管道,所述导热氧化铝朝向所述二号空腔内设有催化鳍片,所述催化鳍片内设有无数通孔以增大其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并且所述催化鳍片内嵌有能够催化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净化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四号空腔顶壁内向上延伸至本发明外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设有能够使其堵塞的堵塞块,位于所述四号空腔内设有活性炭,位于所述机体下侧面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设有五号空腔,所述五号空腔底壁为斜面并且其较低处向下设有延伸至所述外壳外的排料口,位于所述四号导管底壁内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机体底壁内设有与所述一号通孔规格相通的二号通孔,位于所述四号空腔底壁内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四号导管内的六号导管,所述五号空腔底壁的斜面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面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向上延伸依次通过所述二号通孔、一号通孔、四号导管、六号导管进入所述四号空腔后转动连接于所述四号空腔顶壁,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螺纹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废气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离心式风机的功率比一号离心式风机大防止废气通过一号通孔或者六号导管逸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书同,未经余书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4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