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业务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13073.0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1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左丽华;李义章;闫鹏;叶新苗;杨宇;李凯;刘芳;杨小龙;谭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N5/022 | 分类号: | G06N5/0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业务 知识 体系 构建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知识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业务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本发明通过任务进行知识的组织,每个任务包含AOS十三要素等知识点。使得设计员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且通过任务的审签流程进行知识的确认,然后进行归档入库。当下次设计员进行同样、类似的任务设计时,这些知识就可以推送给设计员参考,并进行补充。任务关联的知识不断补充迭代,就形成了完善的基于业务的知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知识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业务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知识管理系统的通用做法是建立知识库,对知识条目添加标签信息,用于检索、查询等。其中,大多做成文档库、百科词条库,没有形成面向业务的知识体系。作为通常的知识库,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知识的收集和录入,而这些人脱离业务专门进行知识的编写时通常难以将知识编写全面,尤其是隐性的知识难以及试显性化。特别是对于科研院所,大量的设计文档、经验知识等在专家、设计人员的大脑、电脑中。因此,从全员即专家,每个人都有擅长点角度出发,利用业务过程即知识收集和应用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在业务中收集知识,针对业务推送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方法。
针对任务进行知识的组织,每个任务包含AOS十三要素等知识点,具体包含任务要求、上下游关系、专业内流程、输入数据、方法及步骤、专业工具、标准规范、工作笔记、输出数据、参考文献、责任部门、责任人、常见问题、故障案例、参考数据、风险措施、流程、计划起止时间、实际工作时间等。使得设计员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且通过任务的审签流程进行知识的确认,然后进行归档入库。当下次设计员进行同样、类似的任务设计时,这些知识就可以推送给设计员参考,并进行补充。任务关联的知识不断补充迭代,就形成了完善的基于业务的知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业务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构建业务模型,所述业务模型包含多个任务模型节点,所述多个任务模型节点以树形结构组织;每个任务模型节点存在对应的多个任务要素,所述每个任务要素用于表示与该任务相关的一类知识;
S2,构建知识管理模块,所述知识管理模块中包含多类知识和多个知识库,每类知识存储在对应的知识库中;每类知识包含多个知识条目;
S3,根据每个任务模型节点对应的多个任务要素,建立知识管理模块中多个知识条目与该任务模型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确定知识管理模块中多个知识条目与多个任务模型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执行某个任务模型节点时,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知识条目与多个任务模型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推送与该任务模型节点中各个任务要素相关的多个知识条目。
(2)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执行某个任务模型节点时,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知识条目与多个任务模型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推送的与该任务模型节点中各个任务要素相关的多个知识条目不满足实际需求,则修改所述多个知识条目与多个任务模型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3)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执行某个任务模型节点时,知识管理模块推送的多个知识条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则从外部获取的所需知识条目,并建立该任务模型节点与所述所需知识条目的虚拟关联关系。
(4)当所述外部获取的所需知识条目随该任务审批通过后,所述外部获取的所需知识条目自动添加到对应的知识库中,并建立该任务模型节点与该知识条目的关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3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