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10816.9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旺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1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防撞 充电 | ||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公开了一种能够利用汽车撞击到防护板上的冲击力带动汽车偏转,实现对汽车冲击力的多次缓冲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固定座和防护缓冲装置,所述充电桩两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多次缓冲减震的缓冲装置,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防护板和滑杆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一侧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滑辊,所述驱动齿条置于防护板另一侧,所述转台位于防护板一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防撞充电桩,属于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利用汽车撞击到防护板上的冲击力带动汽车偏转,实现对汽车冲击力的多次缓冲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主要以电能作为主要驱动能的汽车,而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桩进行能源的补充,目前使用的充电桩多是固定设置在小区停车场内,在进行充电时需要将汽车倒入到充电车位内,使得汽车充电孔靠近充电桩,但是在停靠过程中,充电桩容易因驾驶人员的失误而被汽车撞坏,充电桩缺乏防撞机构,防外界冲击性较差,而现有带有防撞板的充电桩,多是对汽车冲击力进行正面缓冲,缓冲间距短,反应速度慢,充电桩和防撞板容易产生损坏。
公告号CN211684733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防护装置,包括底座与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充电箱,所述充电箱的上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根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板和充电箱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挡板,该防护装置在受到汽车冲击时,直接从正面方向进行卸力缓冲,防护性较差,而且防护结构容易产生损坏。
公告号CN111284351A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由底座,防护箱,第一弹簧,充电箱,升降装置等结构组成,但是该防撞结构在卸力时其直接是从冲击力的正面方向进行受力与缓冲,防撞板受力过大容易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汽车撞击到防护板上的冲击力带动汽车偏转,实现对汽车冲击力的多次缓冲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固定座和防护缓冲装置,所述充电桩两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多次缓冲减震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由防护板、转台、滑辊、外齿圈、定位轴、滑杆、复位弹簧、驱动齿条、转轴、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防护板和滑杆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一侧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滑辊,所述驱动齿条置于防护板另一侧,所述转台位于防护板一侧,所述转台顶部和固定座底部相齐平,所述外齿圈和转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轴置于外齿圈底部中心处,所述传动齿轮位于驱动齿条下方,所述传动齿轮和外齿圈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转轴和传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传动齿轮正上方,所述从动齿轮和驱动齿条啮合,所述固定座底部开有安装孔,所述复位弹簧的倔强系数为80~100N/m,所述滑辊表面做渗氮处理。
有益效果。
一、能够将汽车的冲击力进行旋转偏斜缓冲,降低防撞板的正面受力,提高其使用寿命。
二、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撞坏充电桩,提高充电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桩固定座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旺,未经李培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0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