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机翼外置吊挂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9943.7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库;姜晓龙;高万春;赵嗣徽;李洋;殷红山;刘锐;刘志芳;郝王军;郭玉春;郝刚勇;马彦鹏;于林;王东兵;张克晓;刘柏岐;张余;王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机翼 外置 吊挂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航空物探缆线吊挂技术,涉及一种飞机机翼外置吊挂结构。包括:连杆组件、吊挂舱体、机翼固定接头、吊挂固定接头,其中,连杆组件包括多个连杆,其中连杆一端通过机翼固定接头与机翼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吊挂固定接头与吊挂舱体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连杆的角度能够调节。本发明采用杆系、缆线夹板固定等连接方式,有效控制机翼外置吊挂单侧重量,实现了人员徒手搬动操作需求。另外通过杆系连接,有效地降低了机翼外置吊挂产生的气动载荷,并降低了飞机改装操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物探缆线吊挂技术,涉及一种飞机机翼外置吊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航空物探领域机翼翼尖处的外置吊挂/吊舱结构较少,航空物探设备主要以内置于翼尖吊舱或直接与机翼进行连接为主。而适用于飞机机翼外置吊挂/吊舱的结构组成,多采用整体焊接和复合材料成型两种工艺方法,与飞机间连接采用间隙补偿方法予以间隙的补偿调整。但是以钢质材料为主,采用焊接方法一体成型的吊挂结构和以复合材料为主的全复合材料吊舱结构,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结构重量、气动阻力及成本制造费用,但焊接工艺方法、结构强度及使用条件等,均无法满足航空物探飞机缆线吊挂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时间域飞机的机翼外置吊挂结构。
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机翼外置吊挂结构,包括:连杆组件、吊挂舱体、机翼固定接头、吊挂固定接头,其中,连杆组件包括多个连杆,其中连杆一端通过机翼固定接头与机翼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吊挂固定接头与吊挂舱体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连杆的角度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机翼固定接头包括机翼连接面和单耳接头,机翼连接面与机翼固定连接,连杆一端设置有双耳接头,连杆一端与机翼固定接头通过单双耳结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连杆包括拉杆和两个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其中拉杆两端内壁上设置有反向的内螺纹,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连杆还包括第一齿形垫圈、第二齿形垫圈和锁紧螺母,其中第一齿形垫圈和第二齿形垫圈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齿形结构,第一齿形垫圈内壁设置有凸台,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外表面设置有凹槽,第一齿形垫圈与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相对固定,第二齿形垫圈的无齿形结构一侧设置有凸台,拉杆端面设置有凹槽,第二齿形垫圈与拉杆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相对固定,锁紧螺母将第一齿形垫圈和第二齿形垫圈压紧从而将拉杆与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在锁紧螺母和第二齿形垫圈上设置有锁线孔,用于通过锁线将拉杆与带有双耳结构的螺杆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吊挂舱体包括缆线固定夹板和缆线活动夹板,其中缆线固定夹板和缆线活动夹板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缆线固定夹板和缆线活动夹板的弧形凹槽相对用于夹持缆线,缆线固定夹板和缆线活动夹板通过夹板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吊挂舱体还包括吊挂上部固定整流罩和吊挂下部活动整流罩,吊挂上部固定整流罩和吊挂下部活动整流罩设置在固定夹板和缆线活动夹板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安装螺栓,在拆装缆线的过程中,在对称分布的夹板连接螺栓位置使用辅助安装螺栓以便于拆卸线缆。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杆系、缆线夹板固定等连接方式,有效控制机翼外置吊挂单侧重量不大于30KG,实现了人员徒手搬动操作需求。另外通过杆系连接,有效地降低了机翼外置吊挂产生的气动载荷,并降低了飞机改装操作难度近30%。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翼外置吊挂连接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翼外置吊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翼外置吊挂结构的杆系上端部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