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6745.5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何莹;张冬;孙启彬;吴曼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优化 理论 无线 电信号 三维 成像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二维多发多收的天线阵列;根据天线阵列的位置建立各天线对接收信号与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反射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发射信号的特征,对信号进行混频;构建目标函数将成像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三维成像结果,以实现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三维成像系统。利用多发多收二维天线阵列可以提高成像的角度分辨力同时保持较小的阵列尺寸,采用将三维成像问题等效为优化问题的方法,能够有效利用目标的先验信息,优化成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固有的快速处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利用图像来传递信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都普遍存在。获取目标空间的图像信息,对于实现诸如室内安保,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一系列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大多利用光学信号或者红外线信号来获取图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光学信号成像受视距限制,同时会侵犯被观测对象的隐私,而利用红外线信号无法对非生命体进行成像。
无处不在的无线电信号为三维成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中存在的物体会影响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相应地,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也能反映出信号经历了怎样的反射和衰减过程。提取出信号在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的强度和位置就能表征出目标的三维空间信息。同时高频无线电信号具有较小波长,使得它可以穿透光信号和红外线信号无法穿透的烟雾,织物和某些建筑材料,实现更加普遍的三维成像。
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目标三维成像的一大挑战是三维成像对于空间分辨力有极高要求,只有在高分辨力探测的基础上才能还原出目标真实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传统方法为了实现高分辨力三维成像,通常采用两种手段:第一是利用超宽带信号来提高距离分辨力,但定制超宽带信号收发装置需要较高成本;第二是利用合成孔径等思想得到超大阵列来提高角度分辨力。合成孔径技术通常需要对天线进行机械移动以完成在不同位置的信号采集,这种方式会增加信号获取时间同时引入天线位置误差。因此,如何改进天线阵列设计,以及如何结合先验信息来提升三维成像精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方法,以期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计二维多发多收的天线阵列;
根据天线阵列的位置建立各天线对接收信号与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反射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根据发射信号的特征,对信号进行混频;
构建目标函数将成像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
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三维成像结果,以实现基于优化理论的无线电信号三维成像。
其中,所述二维多发多收的天线阵列的接收和发射端均为天线间距为半波长的均匀直线阵列,收发阵列相互垂直,且接收和发射端的天线数量均为12个。
其中,所述根据收发天线的位置建立各天线对接收信号与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反射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的步骤中,位于pt的发射端发射信号,位于pr点的接收天线在t时刻采集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s(t)为发射的时变信号,d(p,pt,pr)为信号被p点反射经历的传播距离,v(p)为p点的反射系数,β(p,pt,pr)表征p点处目标的传播特性,是与信号传播方向和反射材料相关;c为信号的传播速度。
其中,所述发射信号为步进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6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