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动力电池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4479.2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宇;陈永胜;孙焕丽;许立超;荣常如;王书洋;汪龙;姜涛;吴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9;H01M50/204;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制造 方法 汽车 | ||
1.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电池模组(100)以及与所述电池模组(100)连接、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100)散热的冷却媒介散热单元;
所述电池模组(100)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模组(100)内的相变材料层(140)及导热灌封胶层(150),所述相变材料层(140)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100)产生的热量,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1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媒介散热单元;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
B、判断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是否合格:
判断公式为:QB-QDis=cm△T (一),
其中,QB为电池的产热量,QDis为电池的散热量,c为比热容,m为电池模组(100)中电芯(120)的总质量,ΔT为电池的温升;
QDis=Q1+Q2+Q3+Q4 (二),
其中,Q1为热传导至相变材料层(140)的热量,Q2为相变材料层(140)潜热,Q3为导热灌封胶层(150)吸收的热量,Q4为冷却媒介散热单元散逸的热量;
通过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以及所述冷却媒介散热单元的散热特性计算出Q1、Q2、Q3及Q4,将计算好的Q1、Q2、Q3及Q4带入公式(二)及公式(一),判断动力电池的温升ΔT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
C、若动力电池的温升ΔT在合格的范围内,则根据确定的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制造动力电池;若动力电池的温升ΔT不在合格的范围内,则重新调整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并判断调整所述相变材料层(140)和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的物理参数后,动力电池的温升ΔT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
其中,I为电池的电流,T为电池的温度,R为电池的内阻,UOCV为电池的开路电压,t为总时间;
kQ4=Q1+Q2+Q3,
其中,k为散热效率;
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
电芯(12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单体电池(121);
外壳(110),盖设于所述电芯(120)的表面;
汇流铝排(130),设于所述外壳(110)内且设于所述电芯(120)上方;
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层(140)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121)之间,所述导热灌封胶层(150)设于所述汇流铝排(130)与所述外壳(11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d1为相变材料厚度,d2为电芯(120)的厚度,λ1为相变材料导热系数,λ2为电芯(120)的导热系数,T1为相变材料大面温度,T2为电池大面温度,N1为电池模组(100)总数,N2为电芯(120)总数,ctr1为相变材料与电芯(120)的接触热阻,S为相变材料与电芯(120)的总接触面积,t1为相变材料相变前的充、放电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Q2=(N2-N1)ρSd1μ,
其中,ρ为相变材料密度,μ为相变潜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4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显微镜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硼氢化钾球形晶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