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01655.7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0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02;B64D1/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方昊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电线电缆 灭火 无人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包括飞行部分、输送管和地面部分,飞行部分包括中控盒、螺旋桨和喷射筒,中控盒上方设置螺旋桨用于飞行,中控盒下方安装喷射筒,喷射筒喷射出灭火剂用于高空灭火,中控盒朝向喷射筒出口的一侧设有摄像头,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经由中控盒中转传递往地面操作者操作平台。输送管为软管,地面部分与喷射筒通过输送管连接,用于灭火的灭火剂从地面部分经由输送管输送往喷射筒,灭火剂为流体态灭火剂。通过在中控盒上设置摄像头,方便操控者近距离观察着火处状况;飞行部分只作为喷射平台,降低了飞行部分重量,飞行更加灵敏,灭火剂可以被连续的输送上来,长时间地对着火点进行灭火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消防领域,具体是一种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
背景技术
高空的电缆或电缆节点处着火后,由于消防云梯高度有限,所以传统上灭火困难。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无人机阻在高空电线电缆的灭火作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有技术中,高空消防灭火无人机基本都是拿常规的四桨、六桨无人机改造而来,在无人机的机腹部分加入灭火器,例如“CN201610512223.5一种新型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在无人机下方安装上灭火装置,飞行到目标位置后,通过一定的手段打开灭火装置实现灭火操作,这样的灭火无人机灭火剂携带数量有限,使用完后还需要降落下来更换新的灭火剂容器,耽误灭火作业甚至着火处产生复燃,还有就是无人机飞往高处后,位置不能准确确定,在地面的操控者靠肉眼观察容易在位置位置识别上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信电线电缆灭火无人机,包括飞行部分,飞行部分包括中控盒、螺旋桨和喷射筒,中控盒上方设置螺旋桨用于飞行,中控盒下方安装喷射筒,喷射筒喷射出灭火剂用于高空灭火,中控盒朝向喷射筒出口的一侧设有摄像头,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经由中控盒中转传递往地面操作者操作平台。
飞行部分由地面操控者通过无线控制的方式进行飞行,飞行到空中电缆的着火位置,然后旋转调整姿态,让喷射筒的喷射口对向着火位置,地面观察者在地面由于较远,不好观察,中控盒上的摄像头可以近距离拍摄,将画面以无线通信的方式传递给地面操作者,操作者再操控飞行部分使得喷射筒更准确地对准着火位置,然后打开喷射筒,使用其喷出的灭火剂进行灭火,火势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通过摄像头近距离观察获知,防止灭火不彻底。着火区域较大时,操控飞行部分不断的移动,最终消除所有的明火。
进一步的,无人机还包括输送管和地面部分,输送管为软管,地面部分与喷射筒通过输送管连接,用于灭火的灭火剂从地面部分经由输送管输送往喷射筒,灭火剂为流体态灭火剂。
如果灭火剂全部存于飞行部分,那么一次作业所能携带的灭火剂数量有限,如果火势较大或较难扑灭,则需要多个无人机一同进行灭火过程,灭火剂使用完后,还得返回地面,更换新的灭火剂容器,很可能因为灭火过程的间断而造成火势重新变大以及拉长灭火时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本发明使用输送管对灭火剂进行输送,在飞行部分飞行抵达目标位置后,地面部分通过输送管连续地往飞行部分输送高压灭火剂,飞行部分只作为一个空中平台使用,取消掉传统的容器罐等部件,大大减轻飞行部分的重量,从而飞行部分行动更加灵敏迅速,虽然输送管悬于空中的部分的重力是被飞行部分拖拽起来的,但相比于直接以容器罐的形式将灭火剂存放于飞行部分进行飞行,整体的空中部件的重量还是减小了的,一般空中铺设的通信电线电缆高度只是百米以内,百米的输送管的重力并不会很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