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1212.8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7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平;黄玉军;赵旭东;苏培刚;丁治天;李欣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90/4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集装箱 主动 温度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系统、传感器系统、报警系统、显示面板、集装箱位置追踪器、电池系统和主控制系统;
所述空调系统,用于实现集装箱的货舱区和温控系统区的制冷和制热,以及除湿和加湿,对货舱区和温控系统区进行分区控制,或仅对货舱区进行控制;
所述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货舱区以及集装箱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检测集装箱箱门开关状态,以及记录集装箱箱门开锁相关信息;
所述报警系统,主要用于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提示和发出警报,并对所述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中的系统及零部件的状态进行监控;
所述显示面板,主要用于设置货舱区的目标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及实现集装箱相关信息的输入与查询;
所述集装箱位置追踪器,用于确定和跟踪集装箱的位置;
所述电池系统,用于为所述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主控制系统,用于将所述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中的系统及零部件进行集成或互联,实现各种信号的收发,对不同的指令或状态进行响应,使得货舱区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系统主要由智能锁、门位置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组成;
所述智能锁用于记录开锁相关信息,包括开锁时间、开锁方式和钥匙信息,并将所述开锁相关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制系统进行备份存储;当有人强行拆除和打开集装箱门体外壳时,所述智能锁自动发出防拆报警音或上传报警信号给所述主控制系统触发所述报警系统运作,同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进行提示;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布置在货舱区和温控系统区,用于检测货舱区以及集装箱所处环境的温湿度;
所述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集装箱箱门开关状态,若检测到箱门未关闭,则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触发所述报警系统提示关门,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进行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为电子密码锁、感应锁、生物信息锁和机械锁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系统主要由声光报警装置组成,能够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在紧急情况下提醒相关人员,所述紧急情况包括控制故障、货舱温湿度超限、箱门未关、违规开门、电量不足和所述智能锁被破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实现集装箱相关信息的输入与查询时,所述集装箱相关信息包括装载货物、航班信息、收发货人承运人信息、通关信息和控制系统参数;所述显示面板采用触屏、非触屏的显示屏或者两者结合操作方式;所述显示面板为线性可更换单元,能够在故障或者需要检修时进行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位置追踪器采用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站的定位、WiFi、蓝牙、红外中的一种或某几种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主要由电池、充电模块、调压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散热模块构成,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充电模块用于以公共电源或电源车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调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的电压调压为所述空调系统和控制电路所需的电压,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电源有效分配给所述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的所有系统及零部件,所述散热模块配合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用于所述电池的温度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集装箱用主动式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包括数据系统,所述数据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单元以及具备存储功能的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为硬盘、闪存、U盘、CF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棒、xD卡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的组合,用于各种信息的存储、记录和加密;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为WIFI、zigbee、RFID、蓝牙、RF、USB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的组合,用于数据的上传读取及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未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2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