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7166.9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龚光禄;王沁;胡腾文;杨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黄菌 室内 栽培 方法 | ||
1.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料制备:桑木屑、棉籽壳、麦麸、石灰、石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混合配成栽培料;
(2)装瓶:将步骤(1)的栽培料分装至组培瓶中,装料量距瓶口1cm左右,然后封闭瓶口,用薄膜密封,灭菌;
(3)接种与发菌:组培瓶冷却后接入栽培种,接种后放置在26℃的室内环境中发菌,培养10-15天;
(4)出菇管理:发菌结束后,去掉封口膜,打开瓶盖,去除老掉的菌种,喷雾状水保持空气湿度和基料表面湿度,3~4天后,菌丝开始纽结时盖上瓶盖,等待出菇;原基出口后,加大湿度和通风促使子实体分化与生长;
(5)采收:原基发生后14-16天,子实体基部由金黄色转为褐色时开始采收,采收结束后组培瓶出菇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桑木屑45-55%、棉籽壳35-25%、麦麸17.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3%;pH自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桑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17.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瓶为600ml-1000ml广口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栽培种的接种量为栽培料质量的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组培瓶的瓶口用特制的瓶盖封口,瓶盖上预留有1~2个宽2mm、长3cm左右的出菇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出菇时,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基料表面湿度保持在60-6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树木屑是将桑树废弃物粉碎过13mm筛,风干后制成。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为桑黄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Wu,T.hattY.C.Da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71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