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2502.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斌;张一希;吴章雷;杜潇翔;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包括山体、布置在山体斜面上的阻流机构和布置在山体底部的导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垂直于山体的侧墙,侧墙锚固在山体上;相邻侧墙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内凹的消能槽;本发明通过阻流机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减小泥石流下滑的势能,达到降低泥石流流速的目的;再通过导流机构将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引导到水平两侧的指定位置,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本发明采用消能槽、阻滞桩和阻滞框,三重措施下更好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最大限度的降低泥石流下滑的势能和速度,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及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排导工程是防治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在泥石流经常危害附近的居民区、工矿、交通的地段修筑排导工程。排导槽作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泥石流治理中大量使用。排导槽是通过人工修建或改造的沟道引导泥石流顺畅通过防护区(段),排向下游泄入主河道的工程。但是传统的排导槽功能单一、不兼具排导和阻流效果;而且排导过程中,泥石流容易流入工程设施。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2926356B公开了一种消能排导兼顾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所述排导槽包括全衬砌的排导槽底板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底板为若干级台阶连续相连构成的阶梯状,台阶上设有凹槽,凹槽在台阶顶面上的宽度沿泥石流流向逐渐变大,凹槽在台阶竖直面上的宽度从高向低逐渐变小,凹槽在台阶顶面上的最大宽度与凹槽在台阶竖直面上的最大宽度B重合。但是,该方案消能作用较弱,且只能对泥石流直线引导,受现场建筑限制,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4370384U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系统,包括排导通道及设置在排导通道内的拦截装置和阻滞装置,用于拦截碎石的拦截装置设于所述排导通道的中上部,用于泥石流减速的阻滞装置设于所述排导通道的中部,所述排导通道的中下部包括用于延长泥石流流道的非直线通道。本发明的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系统采用分级形式在泥石流排导的过程中消减泥石流的能量,有效减小泥石流的冲击破坏力。但该方案的消能作用较弱,不能很好的对泥石流进行消能;且仅对泥石流进行直线或曲线引导;对于山体下方有居民区、工矿和交通的地段,该方案的引导势必会造成周围建筑设施的中断和损坏,对居民区造成危害;该方案仅适用于山体下方无建筑设施或居民区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排导系统对泥石流消能作用不明显、功能单一和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尤其适合附近有居民区、工矿和交通的地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包括:
山体;
阻流机构,布置在山体的斜面上,用于阻滞泥石流的下流;
导流机构,布置在山体的底部,与阻流机构相连,用于水平引流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
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垂直于山体的侧墙,侧墙锚固在山体上;相邻侧墙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内凹的消能槽;消能槽的槽底铺设有碎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2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