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开挖断面划线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0686.7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9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桥安科交通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B62D5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倩倩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开挖 断面 划线 机器人 使用方法 | ||
1.一种隧道开挖断面划线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划线机器人包括承载板(1),在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承载柱(23),在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上设有驱动组件,在所述承载柱(23)上设有圆盘(19),在所述圆盘(19)的上表面上设有工作台面(16),在所述工作台面(16)上设有喷涂组件,所述喷涂组件包括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设置在工作台面(16)的上表面上,在所述固定块(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Ⅲ,在所述空腔Ⅲ内设有将空腔Ⅲ分隔为两个空间的隔板(37),位于隔板(37)上方的为第一空间(33),位于隔板(37)下方的为第二空间(34),在所述隔板(37)上开设有通孔Ⅲ(38),在所述通孔Ⅲ(38)内活动设有与通孔Ⅲ(38)的内径匹配的圆球Ⅰ(39),所述圆球Ⅰ(39)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位于第一空间(33)与第二空间(34)内,在所述第一空间(33)内滑动设有套筒(44),在所述套筒(44)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套筒(44)内径匹配的圆球Ⅱ(35),靠近套筒(44)下端的圆球Ⅱ(35)通过连杆Ⅰ(36)与圆球Ⅰ(39)连接,在所述固定块(7)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空腔Ⅲ连通的通孔Ⅳ(31),在所述通孔Ⅳ(31)内活动设置有与通孔Ⅳ(31)内径匹配的圆球Ⅲ(6),所述圆球Ⅲ(6)的两侧外表面均突出于通孔Ⅳ(31),所述圆球Ⅲ(6)通过连杆Ⅱ(32)与靠近套筒(44)上端的圆球Ⅱ(35)连接,还包括喷头(9),喷头(9)与圆球Ⅲ(6)外表面连接,在所述第二空间(34)内设有用于控制圆球Ⅰ(39)翻转的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竖杆(55),在一个所述竖杆(55)的中部设有红外发射器,在另一个竖杆(55)的中部设有红外接收器,在所述工作台面(16)上设有液压缸(53),在所述液压缸(53)的输出端上设有遮挡板(52),在所述遮挡板(52)的下端设有透光孔(54),在所述承载板(1)内设有控制本机器人工作的控制终端,在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平衡工作台面(16)的平衡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导向轮(17)、环形履带(2);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齿轮Ⅲ(46)、齿轮Ⅳ(41)、弧形板Ⅰ(45)、弧形板Ⅱ(42);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10)、微型电机Ⅰ、配重块(8);
划线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机器人放置在隧道开挖段的地面上,两个竖杆固定在隧道开挖段的两侧,使得一个竖杆上的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穿过透光孔(54)能被另一个竖杆上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
S2 、沿激光束指引的方向,导向轮驱动环形履带(2)带动承载板(1)在隧道开挖段的地面上运动,同时调节组件控制喷头在开挖段的截面上喷涂弧形线;
S3 、当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时,红外接收器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终端,经处理后,控制终端控制导向轮停止工作,微型电机Ⅰ启动,带动配重块(8)在平衡杆(10)上发生移动,直至多个平衡杆(10)平衡后,微型电机Ⅰ停止工作;同时控制终端控制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启动,分别带动齿轮Ⅲ(46)在弧形板Ⅰ上运动、齿轮Ⅳ(41)在弧形板Ⅱ上运动,直至喷头复位;
S4 、当喷头复位后,红外接收器重新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时,再通过控制终端给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发出停机指令后,导向轮重新开始工作,带动环形履带(2)继续做直线运动;
S5 、重复步骤S2、S3、S4,直至完成整个隧道开挖端面的划线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桥安科交通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中桥安科交通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6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