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底炉环形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719.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鑫;郭潘;王媛媛;兰正林;张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底炉 环形 基础 钢筋 骨架 精确 安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底炉环形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施工准备;2、钢筋骨架主筋、箍筋制作;3、钢筋间距控制卡尺制作;4、搭设钢筋支撑架并定位;5、间距控制卡尺固定在支撑架上;6、钢筋吊装放置在支撑架上进行绑扎、安装;7、间距及保护成厚度检查;8、拆除支撑架;9、位置、间距及保护成厚度复查;10、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本发明安全可靠,而且采用施工现场通用钢材制作,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及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转底炉环形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耗的要求日益严格,钢铁行业进行环保节能改造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当前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铁、含锌等金属尘泥,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危害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企业安全及经济效益,而转底炉处理技术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冶金含金属尘泥处理技术,因还原时间短、原料适应性强、低能耗,脱锌彻底而逐步为冶金行业所推广、应用,国内转底炉建设工程市场前景势必巨大,建造和投运数量将会迅速增长。大直径环形基础是转底炉建设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必须具备可靠的刚度和强度才能保证上部结构的正常运行。
环形基础属于异形基础,施工过程中技术、操作、质量把控等难度会比常规规则形状的基础更大,但为确保转底炉上部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势必对下部环形基础结构的刚度、强度要求就越加严格。
基础结构工程中,钢筋安装是最重要、难度最大的一道施工工序,特别是大直径环形基础的钢筋定位、安装精度、间距控制、保护层厚度控制一直是困扰我们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悬而未决的难题,大部分工地还是按照传统的钢筋安装工艺,在垫层施工完后,将制作好的钢筋搬运到场地内进行逐根绑扎,底面钢筋绑扎、调整完成后,焊接立柱,进行顶面钢筋绑扎、调整,这种传动做法存在以下弊端:
1.钢筋搬运、保护层厚度调整需要频繁使用吊装机械;
2.在地面上进行逐根钢筋绑扎,耗时费工,作业效率低;
3.钢筋圆度、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无法精确控制;
4.通过底面焊接立柱进行顶面钢筋安装作业存在高度安全风险。
对于上述限制因素,传统的钢筋安装施工方法不仅无法有效解决,而且会造成工程成本增加,延长工期,增加风险,同时造成工程效益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转底炉环形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的施工方法,克服传统钢筋安装工艺中钢筋搬运、保护层厚度调整频繁使用吊装机械;地面上逐根钢筋绑扎,耗时费工,作业效率低,基础钢筋圆度、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无法精确控制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缺陷等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安全系数高且可实现精确控制的转底炉大直径环形混凝土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底炉环形基础钢筋骨架精确安装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包括完成转底炉环形基础垫层施工,进行测量放线转;
步骤2、钢筋骨架主筋、箍筋制作:利用钢筋切断机、调直机、弯曲机完成环形基础钢筋主筋、箍筋制作;
步骤3、钢筋间距控制卡尺制作:按照设计图纸钢筋间距、保护厚度控制要求,利用现场废弃钢材制作控制尺;
步骤4、搭设钢筋支撑架并定位:钢筋支撑架包括扫地杆、横杆、立杆、十字扣件,立杆底部设于定位卡槽内,扫地杆设于立杆外侧,立杆之间横向连接横杆,横杆和立杆之间通过十字扣件连接,钢筋支撑架根据环形基础外边线完成定位;
步骤5、间距控制卡尺固定在支撑架上:根据间距控制尺的长度调整钢筋支撑架,并将间距控制尺固定在横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