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5289.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8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杰;曹梦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熙珑(上海)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00 | 分类号: | B23Q17/00;B23Q1/25;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智能 制造 数据 误差 校正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涉及数控机床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校正框和机床,底座的顶部四周均安装有第二气缸,四个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第二活塞杆,四个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均固定有校正框,校正框的内部四周均开设有滑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气缸、打磨头、收料板和收纳槽,在刀具出现磨损或者锈蚀时,第一气缸运行,让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的活塞杆推动打磨头靠近刀具,而刀具因为电机通过转轴驱动,从而使得旋转的刀具会被打磨头打磨,使得刀具重新变得锋锐,进而避免了刀具与工件接触打磨导致磨损使得刀具变钝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控机床进行长时间工作后,数控机床内的零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磨损,造成精度降低,数控机床的输出位置会产生微小误差,但数控机床进行的是高精度作业,误差的产生造成精度降低,不利于数控机床进行高精度生产作业。
根据公开号为CN1116508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其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误差数据并由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准确的误差三维坐标,随后通过控制触摸屏输入三维坐标通过校正机构进行误差校正,保证了数控机床的精度,但是在上述装置中,其设计的刀具延展至装置外侧,在装置未使用或使用完毕后,且持续处于该种状态,从而容易使得刀具上灰并粘附细菌,经过长时间容易使得刀具出现锈蚀,进而影响刀具的使用,同时在数控车床使用过程中,刀具需要长时间与工件接触打磨,从而会导致刀具出现磨损,使得刀具变钝,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刀具未使用或使用完毕后容易使得刀具上灰并粘附细菌经过长时间容易使得刀具出现锈蚀和刀具与工件接触打磨导致磨损使得刀具变钝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数据,通过处于机床内的若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控机床的智能制造数据,具体得出直线位移、角位移、速度、压力、温度变化等各类数据,之后并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操作台中的PLC板中,对数据进行分析;
步骤2:构建误差模型,通过PLC板以变化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并根据变化绘制出各数据变化模型,分析出那些数据变化,并计算出误差具体坐标;
步骤3:数据校正,通过误差模型得到数控智能制造误差,之后根据数控修正值对操作台进行操作,以便对参数进行校正;
步骤4:误差校正过程,
(1)、通过第二气缸运行,可让第二活塞杆带动校正框及机床整体升降,来校正机床高度误差;
(2)、通过两个对称的第四气缸运行,一个第四气缸通过活塞杆将固定柱推动,另一个第四气缸通过活塞杆将固定柱拉动,来使得固定柱通过滚珠而带动机床的横向移动,来校正机床横轴误差,在此过程中会使得另两个对称的第四气缸在滑轨内滑动;
(3)、通过另两个对称的第四气缸运行,一个第四气缸通过活塞杆将固定柱推动,另一个第四气缸通过活塞杆将固定柱拉动,来使得固定柱通过滚珠而带动机床纵向移动,来校正机床的纵向误差,在此过程中会使得另两个对称的第四气缸在滑轨内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熙珑(上海)机床有限公司,未经熙珑(上海)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5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