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研究冲压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冲压试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84263.4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坤民;陈众;郑仁成;吴宏宇;刘多加;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22 | 分类号: | B21D22/22;B21D37/12;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汪丹琪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研究 冲压 滑移 线形 成规 模具 试验 方法 | ||
一种用于研究冲压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冲压试验方法,属于冲压领域。模具包括上、下模板,第一、二凹模,第一、二压边圈,凸模。凸模设于下模板上,下模板两侧设有连接第一、二压边圈的第一、二弹簧组件;凹模设于上模板两侧,压边圈和凹模之间用于放置冲压板料;第一、二、三压边圈设有第一、二、三压边槽,第一、二、三凹模设有第一、二、三凹槽;第一、二、三压边槽分别容置第一、二、三活动拉延筋及其垫片;第一活动拉延筋被垫高的整体高度大于第二或第三活动拉延筋被垫高的整体高度,使得板料流过第一活动拉延筋所产生的阻力等于板料流过第二和第三活动拉延筋所产生的阻力。方法采用上述模具实现。本发明系统考量滑移线形成的重要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冲压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冲压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板材冲压成形是一种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工艺,广泛用于汽车、家电、飞机等许多制造业。在冲压过程中,板料与模具的特征棱线、凹模圆角和拉延筋等发生接触,并在一定接触压力下板料开始弯曲变形,随着板料不断的流动,板料反复经历弯曲和反弯曲的过程,冲压成形完成后在板料非接触表面留下滑移的痕迹。
滑移线缺陷严重影响了汽车车身覆盖件的表面质量,增加了模具开发的工作周期及制造成本。目前尚不清楚产品特征、材料性能以及工艺参数对产生滑移线的确切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CN201220269023.9 公开了一种轿车侧围拉延模具,并具体公开了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下模板,所述凹模与凸模活动连接,所述凸模与下模板活动连接,所述凸模上设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顶起块和伸缩装置,所述顶起块一端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与凹模活动连接,所述顶起块另一端通过伸缩装置与下模板连接。该实用新型针对具体的轿车侧围设置拉延模具,仅仅解决轿车侧围拉延时存在拉痕的问题,无法适用于其他冲压应用,也不具备研究冲压件表面滑移线产生规律的代表性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冲压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冲压试验方法,能在各种冲压生产环境下研究滑移线的行程规律,能够系统考量对滑移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研究冲压滑移线形成规律的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第一凹模、第二凹模、第一压边圈、第二压边圈、凸模;所述上模板用于固定在压机滑块上,所述下模板用于固定在压机工作台上;所述凸模设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板上且在所述凸模两侧设有连接第一压边圈底部的第一弹簧组件和连接第二压边圈底部的第二弹簧组件;所述第一凹模和所述第二凹模设于所述上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压边圈对应设于第一凹模下方,所述第二压边圈对应设于第二凹模下方,所述第一压边圈和所述第一凹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边圈和所述第二凹模之间用于放置冲压板料;所述第一压边圈其面朝第一凹模侧设有第一压边槽,所述第一凹模其面朝第一压边圈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压边圈其面朝第二凹模侧设有第二压边槽、第三压边槽,所述第二凹模其面朝第二压边圈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一压边槽用于容置第一活动拉延筋并容置调节第一活动拉延筋伸出第一压边槽的高度的若干垫片,第二压边槽用于容置第二活动拉延筋并容置调节第二活动拉延筋伸出第二压边槽的高度的若干垫片,第三压边槽用于容置第三活动拉延筋并容置调节第三活动拉延筋伸出第三压边槽的高度的若干垫片;所述第一活动拉延筋、所述第二活动拉延筋、所述第三活动拉延筋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压边槽、所述第二压边槽、所述第三压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活动拉延筋、第二活动拉延筋、第三活动拉延筋在被垫片垫高后,第一活动拉延筋被垫高的整体高度大于第二活动拉延筋被垫高的整体高度或第三活动拉延筋被垫高的整体高度,使得板料流过第一活动拉延筋所产生的阻力等于板料流过第二活动拉延筋和第三活动拉延筋所产生的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4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