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芯交流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1684.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葛军凯;张磊;乐彦杰;彭维龙;陈国志;何旭涛;敬强;张引贤;沈清野;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4 | 分类号: | H01B7/14;H01B7/17;H01B7/20;H02G9/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海陆 过渡 接头 接地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芯交流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结构,涉及一个接地方式。目前,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方式导致回流缆电流过大,同时引起海陆缆过渡接头三相护套接地电流不平衡,引发严重缺陷。本发明的海陆缆过渡接头两端分别连接海缆和陆缆,回流缆在两接地极之间分为第一段回流缆与第二段回流缆,第一段回流缆的长度与第二段回流缆的长度相同,且第一段回流缆与第一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S;第二段回流缆与第三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S,回流缆在两接地极之间的电缆沟内完成一次换向;过渡接头至变电站之间设有多个接地极,使回流缆从过渡接头起在电缆沟中多次变向直到变电站。本技术方案抵消三相电缆对其感应电压影响,减小回流缆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接地方式,尤其涉及一种单芯交流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交流海底电缆是目前海岛电网普遍应用的供电方式,高压交流海缆一般采用单芯结构,在某些情况下海缆登陆后会连接数公里相同结构的陆缆,到达受电岛屿的变电站。海陆缆的连接方法有很多,包括使用过渡接头或者使用终端塔连接,其中使用过渡接头连接海陆缆比较经济便捷。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方式对线路运行较为重要,不规范的接地方式极易产生严重缺陷,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国内已有交流海陆缆混合线路工程案例中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海陆缆过渡接头为同轴电缆,海缆和陆缆铅护套相互连接并联接地,同时铅护套与陆缆侧回流缆共用同一接地极。经现场勘查,陆缆侧回流缆在电缆沟里边相布置。这种接地方式导致回流缆电流过大,同时引起海陆缆过渡接头三相护套接地电流不平衡,引发严重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单芯交流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结构,以达到减小消除三相护套接地电流不平衡以及回流缆电流过大缺陷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芯交流海陆缆过渡接头接地结构,海缆和陆缆通过海陆缆过渡接头连接,海陆缆过渡接头位于电缆沟内,陆缆的三相线分别为第一相线、第二相线、与第三相线,第二相线位于第一相线和第三相线之间,第二相线至第一相线距离与第二相线至第三相线的距离相同均为S,其特征在于:回流缆在两接地极之间分为第一段回流缆与第二段回流缆,第一段回流缆的长度与第二段回流缆的长度相同,且第一段回流缆与第一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S;第二段回流缆与第三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S,回流缆在两接地极之间的电缆沟内完成一次换向;过渡接头至变电站之间设有多个接地极,使回流缆从过渡接头起在电缆沟中多次变向直到变电站。本技术方案抵消三相电缆对其感应电压影响,减小回流缆电流。
海陆缆过渡接头的海缆铅护套与陆缆铅护套分开设置。极大抑制了回流缆对海缆铅护套接地电流的影响,避免海陆缆铅护套接地电流相互干扰。
海缆铅护套通过铜排连接至海缆铠装锚固接地体接地。
陆缆铅护套直接接地或保护接地,其接地极与回流缆接地共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第一段回流缆与第二段回流缆之间的回流缆为中段回流缆,第一段回流缆、第二段回流缆平行于陆缆,中段回流缆与第一段回流缆、第二段回流缆垂直。
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大幅度减少回流缆电流,同时海陆缆铅护套分开设置,极大抑制了回流缆对海缆铅护套接地电流的影响,避免海陆缆铅护套接地电流相互干扰。大幅减少回流缆电流,消除海陆缆过渡接头铅护套三相接地电流不平衡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结构示意图图。
图2是发明的回流缆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的陆缆铅护套直接接地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发明陆缆铅护套保护接地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发放装置的打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