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0668.0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雪;周炜;李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1;H01M10/6563;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领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2 | 代理人: | 陈士骞;王晓婷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货车 电池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电池箱和多个通风页散热器,每个通风页散热器包括通风页连接杆、通风页、通风页驱动电机和方向转换器,通过在上盖板和后侧板分别设置至少一排通风孔的方式,使得在电池箱的温度较高需要降温时,可以通过开启各通风页让从上盖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一通风孔进入到电池箱内的空气经由后侧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二通风孔排至电池箱外部,由此,达到对电池箱内部进行降温的目的,由于第一方形通风孔的面积和第二方形通风孔的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因此第一方形通风孔和第二方形通风孔的面积是大于现有技术的圆形通风孔的面积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货车已越来越普及。
新能源货车的电池箱体积比较大,且重量也大,在电池箱的使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避免电池箱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箱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池箱的后侧面设置多个圆形通风孔的方式来进行散热。
为了避免灰尘以及雨水从圆形通风孔中进入到电池箱内,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通风孔的直径较小,导致散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以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果。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电池箱和多个通风页散热器,每个通风页散热器包括通风页连接杆、通风页、通风页驱动电机和方向转换器;
所述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每个通风页散热器的通风页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新能源货车的车辆ECU连接,所述电池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新能源货车的车架靠近所述新能源货车的驾驶室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电池箱的上盖板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一通风孔,每排第一通风孔包括等间距排列的五个第一方形通风孔,每个第一方形通风孔的预设范围内安装有一个所述通风页散热器,所述电池箱远离所述驾驶室的后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二通风孔,每排第二通风孔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第二方形通风孔,每个第二方形通风孔的预设范围内安装有一个所述通风页散热器,各通风页散热器处于初始状态时,各通风页散热器的通风页遮盖对应的方形通风孔,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后侧板靠近所述上盖板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形通风孔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方形通风孔的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阈值;
针对每个通风页散热器,所述通风页连接杆穿设于所述上盖板或者所述后侧板,所述通风页驱动电机和所述方向转换器设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或者所述后侧板的内侧,所述通风页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方向转换器连接,所述方向转换器与所述通风页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通风页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外侧或者所述后侧板的外侧的通风页连接;
每个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辆ECU,所述车辆ECU接收各个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信息,当确定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发送第一开启指令分别至各通风页散热器的通风页驱动电机,各通风页驱动电机接收所述第一开启指令,并驱动各通风页连接杆转动,各通风页连接杆带动各通风页开启。
可选的,所述方向转换器包括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通风页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通风页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车辆ECU确定接收到的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不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发送第一关闭指令分别至各通风页散热器的通风页驱动电机,各通风页驱动电机接收所述第一关闭指令并停止运行。
可选的,所述电池箱的上盖板的外侧设置有两排第一通风孔,所述电池箱远离所述驾驶室的后侧板的外侧设置有两排第二通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越杆拆线器工具
- 下一篇:中华鳖稚鳖阶段粉状配合饲料及生产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