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0534.9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宣;张崇喜;李炳强;范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E03F5/06;E03F5/10;E01C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可回收 利用 雨水 道路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结构,涉及市政工程领域,解决现有可实现雨水回收的市政道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实施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和绿化带,人行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排水沟,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的面层,面层下侧依次设置过滤结构层和隔水板,隔水板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位于排水沟,隔水板下侧设置为下垫层和基土层;排水沟的顶部设置雨水篦子和过滤结构;排水沟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地下蓄水池,排水沟与地下蓄水池连通,地下蓄水池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雨水过滤后流入排水沟,再流入地下蓄水池,最后通过取水井道取用。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人行道路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中可回收、存储和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理念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传统城市建设中,道路硬化不透水,道路、建筑的排水主要依赖管沟及泵站等设施实现。一旦出现暴雨,城市道路短时间内容易形成积水,甚至内涝现象。尤其是在地势较底区域,内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道路交通,甚至影响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问题。
将雨水引入地下进行存储,再作为市政绿化用水,不仅可节约水资源,而且能调节暴雨期间的径流量。例如,公告号为CN 209873995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绿化区、道路本体和底座,道路本体下表面焊接有净水箱,净水箱内部嵌入固定有微滤膜,净水箱内部位于微滤膜的下方嵌入固定有吸附层,且净水箱内部位于吸附层的下方嵌入固定有超滤膜,净水箱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蓄水箱,且进水管与蓄水箱连通。该装置可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但是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微滤膜、超滤膜等耗材,使用成本高,市政道路设计时完全不会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收集并利用雨水的市政道路结构,解决现有可实现雨水回收的市政道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实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和绿化带,人行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排水沟,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包括顶部的面层,面层选用透水材料,面层下侧设置过滤结构层,过滤结构层的底部设置隔水板,隔水板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位于排水沟的侧壁,隔水板下侧设置下垫层,下垫层下侧为基土层;排水沟的顶部设置雨水篦子,雨水篦子的顶部设置过滤结构;排水沟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地下蓄水池,排水沟通过排水管与地下蓄水池连通,排水管向地下蓄水池倾斜布置,地下蓄水池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取水井道的顶部位于绿化带并通过盖板封闭。
具体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面层、砂垫层、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隔水板、下垫层和基土层。
进一步的是:面层为双层结构的透水混凝土层,其中上层为C25细骨料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0~70mm,骨料粒径5~6mm;下层为C25粗骨料透水混凝土,厚度为70~150mm,骨料粒径10~15mm;砂垫层的厚度为50mm,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50mm,隔水板的厚度为50mm,下垫层为厚200mm的C15细石现浇混凝土。
进一步的是:隔水板向排水沟倾斜布置,隔水板的上表面设置行列布置的凸起,凸起之间形成排水槽。
具体的:隔水板向排水沟倾斜的坡度为2%,排水槽的宽度为3mm、深度为2mm,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的侧壁。
具体的:排水沟顶部的过滤结构为:排水沟顶部自上而下依次为卵石层或砾石层、透水土工布层和雨水篦子。
具体的:地下蓄水池为成品水箱或现浇水箱,埋深不低于60cm,排水沟间隔20m设置一个地下蓄水池。
具体的:取水井道为钢管,钢管竖直布置,钢管的下端位于地下蓄水池内部,钢管的上端位于绿化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保温定量炉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移动监测的智能背包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