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80534.9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宣;张崇喜;李炳强;范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E03F5/06;E03F5/10;E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可回收 利用 雨水 道路 结构 | ||
1.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1)和绿化带(2),人行道(1)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排水沟(3),人行道(1)的路面结构包括顶部的面层(11),面层(11)选用透水材料,其特征在于:面层(11)下侧设置过滤结构层,过滤结构层的底部设置隔水板(15),隔水板(15)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位于排水沟(3)的侧壁,隔水板(15)下侧设置下垫层(16),下垫层(16)下侧为基土层(4);排水沟(3)的顶部设置雨水篦子(31),雨水篦子(31)的顶部设置过滤结构;排水沟(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地下蓄水池(5),排水沟(3)通过排水管与地下蓄水池(5)连通,排水管向地下蓄水池(5)倾斜布置,地下蓄水池(5)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51),取水井道(51)的顶部位于绿化带(2)并通过盖板(52)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人行道(1)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面层(11)、砂垫层(12)、碎石垫层(13)、透水土工布(14)、隔水板(15)、下垫层(16)和基土层(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面层(11)为双层结构的透水混凝土层,其中上层为C25细骨料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0~70mm,骨料粒径5~6mm;下层为C25粗骨料透水混凝土,厚度为70~150mm,骨料粒径10~15mm;砂垫层(12)的厚度为50mm,碎石垫层(13)的厚度为150mm,隔水板(15)的厚度为50mm,下垫层(16)为厚200mm的C15细石现浇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水板(15)向排水沟(3)倾斜布置,隔水板(15)的上表面设置行列布置的凸起,凸起之间形成排水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水板(15)向排水沟(3)倾斜的坡度为2%,排水槽的宽度为3mm、深度为2mm,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3)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沟(3)顶部的过滤结构为:排水沟(3)顶部自上而下依次为卵石层或砾石层(33)、透水土工布层(32)和雨水篦子(31)。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蓄水池(5)为成品水箱或现浇水箱,埋深不低于60cm,排水沟(3)间隔20m设置一个地下蓄水池(5)。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取水井道(51)为钢管,钢管竖直布置,钢管的下端位于地下蓄水池(5)内部,钢管的上端位于绿化带(2)。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绿化带(2)设置喷淋设施(6),喷淋设施(6)包括喷头和水管网路,地下蓄水池(5)内设置水泵(7),水泵(7)的尺寸小于取水井道(51)的尺寸并悬吊于取水井道(51)内,水泵(7)的泵送管与水管网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5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保温定量炉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移动监测的智能背包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