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8150.3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勋 |
| 主分类号: | B66C15/00 | 分类号: | B66C15/00;B66D5/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5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铁轨 吊装 失速 伤人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盘。该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当吊装机构发生失速现象时,此时配重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带动触点一与触点二接触,进一步使得电流变体由液体变为固体,此时限位杆会卡在限位槽的内部,进一步使得转动盘无法转动,从而达到了吊装机构失速自锁防止铁轨坠落伤人的效果。向下拉动复位杆,此时配重块从第二活动腔运动到第一活动腔,进一步使得电流变体的内部不通电,此时限位杆不会卡在限位槽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快速解除吊装机构自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简称铁轨,主要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铁轨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软枕上,软枕之下为路碴。
铁路轨道在进行铺设安装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吊装车对铁轨进行吊装,由于铁轨的质量比较重,频繁的工作可能会使得吊装机构产生机械疲劳,造成失速现象,即提升过程中快速下降,掉落的铁轨,此时会对周围工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而如何使得吊装机构失速自锁防止铁轨坠落伤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具备吊装机构失速自锁防止铁轨坠落伤人的优点,解决了铁路轨道在进行铺设安装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吊装车对铁轨进行吊装,由于铁轨的质量比较重,频繁的工作可能会使得吊装机构产生机械疲劳,造成失速现象,即提升过程中快速下降,掉落的铁轨,此时会对周围工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吊装机构失速自锁防止铁轨坠落伤人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铁轨吊装失速伤人的铁轨吊装车吊装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转动盘正面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复位杆,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盘的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电流变体,所述凹槽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自锁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活动杆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二底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活动腔,所述活动杆二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触点一,所述自锁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触点二,所述触点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三。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不少于八个,所述限位杆的体积小于限位槽的体积,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的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杆的背部固定连接在配重块的正面,所述主动轴与吊装转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电流变体活动连接在滑动块的顶部与凹槽内部的顶部,所述电流变体的材料主要由石膏、石灰和碳粉组成,其通电状态为固体,未通电状态为液体。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一的顶部活动连接在自锁机构的内部,所述活动杆二的顶部活动连接在自锁机构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腔在第二活动腔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弹簧三远离触点二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内部,所述触点二在触点一的正上方,所述触点一带有正电荷,所述触点二带有负电荷,所述电流变体与触点一和触点二有电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勋,未经张忠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