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3433.9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克群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殷瑜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防撞头 扶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活动连接有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贯穿扶手本体并延伸至扶手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杆。本发明使卡杆与卡槽分离,再将扶手本体取下,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不便于拆卸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使用者在需要拆卸时非常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防撞头扶手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是新能源汽车上的部件,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不便于拆卸,导致使用者在需要拆卸时非常繁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而降低了防撞头扶手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不便于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活动连接有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贯穿扶手本体并延伸至扶手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靠近扶手本体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定位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扶手本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远离扶手本体内壁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两侧分别与扶手本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机构远离定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汽车本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限位柱的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限位柱的底部贯穿扶手本体并延伸至定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靠近卡槽的一侧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与卡杆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正面与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背面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的正面贯穿转动盘并延伸至扶手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位于扶手本体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背面与扶手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定位杆的一侧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本体的内壁且对应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光杆,所述光杆的两端分别与扶手本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光杆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靠近定位杆的一侧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套远离定位杆的一侧与限位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扶手本体对应限位柱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柱与通孔配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克群,未经杨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