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3433.9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克群 |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殷瑜 |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防撞头 扶手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包括汽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本体(1)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活动连接有扶手本体(2),所述扶手本体(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机构(3),所述转动机构(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顶部贯穿扶手本体(2)并延伸至扶手本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杆(7),所述连杆(7)远离转轴(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靠近扶手本体(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保护机构(12),所述定位杆(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两端分别与扶手本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8)远离扶手本体(2)内壁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机构(10),所述定位机构(10)的两侧分别与扶手本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机构(10)远离定位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汽车本体(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限位柱(11)的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槽(1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限位柱(11)的底部贯穿扶手本体(2)并延伸至定位槽(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杆(15),所述卡杆(15)靠近卡槽(14)的一侧延伸至卡槽(14)的内部,所述卡槽(14)与卡杆(15)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转动盘(301),所述转动盘(301)的正面与旋转杆(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301)背面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栓(302),所述限位栓(302)的正面贯穿转动盘(301)并延伸至扶手本体(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4)位于扶手本体(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的背面与扶手本体(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12)包括滑块(1201),所述滑块(1201)靠近定位杆(8)的一侧与定位杆(8)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本体(2)的内壁且对应滑块(1201)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202),所述滑槽(1202)与滑块(120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10)包括光杆(1001),所述光杆(1001)的两端分别与扶手本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光杆(1001)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1002),所述滑套(1002)靠近定位杆(8)的一侧与定位杆(8)固定连接,所述滑套(1002)远离定位杆(8)的一侧与限位柱(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2)对应限位柱(1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柱(11)与通孔配合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头扶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使用者转动转动盘301,转动盘301带动旋转杆4转动,旋转杆4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带动连杆7向靠近转盘5的一处移动,连杆7带动定位杆8在限位杆9的表面上向靠近转盘5的一处移动,定位杆8带动滑套1002在光杆1001上向靠近转盘5的一处移动,滑套1002带动限位柱11向靠近转盘5的一处移动,限位柱11带动卡杆15与卡槽14分离,再将扶手本体2取下,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克群,未经杨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4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