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974.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鲁琴;林蝶;徐晓光;薛龙;杨红波;熊丽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聪聪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密 数码 标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该标识包括基膜层和信息层;信息层包括第一、第二结构区;第一结构区包括第一光变信息层、色层和第一镀层;第一光变信息层形成于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第一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全息图案的第一微结构,且第一微结构嵌入色层内部;第二结构区包括透明标识层、色层和第一镀层;透明标识层形成于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形成防伪码的透明的第二微结构,且第二微结构嵌入色层内部;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光变信息层、透明标识层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光变信息层上的第一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透明标识层上的第二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本发明提供的标识能从表面上分辨产品的真伪,防止标识被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可实现产品高端防伪和可变信息提取功能,同时具备防伪、防揭和一次性使用的功能和优点。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消费者及商家合法权益,商家采用多种防伪手段对商品进行防伪标示,全息防伪标签即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但目前的防伪标签存在易复制或可重复使用,大多数的防伪标可以在使用后被不法人士再次使用,致使防伪标识真假难辨,鱼龙混杂,造成防伪标识不能防伪的局面,严重侵害商家的正当利益,甚至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社会上急需一种更高端、难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易于辨识的防伪产品。在此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标识的防揭一次性以增强标识的防伪功能。
目前二维码、条形码等数码标识广泛应用到追溯产品信息领域,一些产品更是以“一物一码”的方式彰显其产品的高端定位,然而大部分产品很难兼顾到防伪图像和防伪码相结合后,防伪升级的功能,基本都只发挥了其中一种防伪形式的优点。例如,一部分标识是防伪图像在揭开后图像破损无法二次使用,这仅利用了防伪图像的一次性的特点;另一部分是防伪码隐藏在图像后面,只有图案完整被揭开后才能显现,这仅利用了防伪码的特点。但这两种方式的缺点都容易被投机取巧分子利用,比如,防伪图像起作用的标识被快速揭起的时候可实现图像不破损,即连同不干胶一起揭起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完整被揭起来的标识就可反复利用;防伪码起作用的标识则更容易被钻空子,这与其实现工艺相关,为了突显防伪码的完整性,防伪图像往往设计得不易破坏,当防伪图像被揭起时能露出完整的防伪码,那么防伪图像就可以轻易再贴回利用,而防伪码就很有可能会被置换,防伪码的唯一性和正确性就很难保障,更可气的是消费者从无法从标识表面上分辨出防伪码是否已被使用。
那么,开发一种既能兼顾防伪图像无法二次使用,又能从表面上分辨出防伪码使用情况的标识就迫在眉睫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常见的数码标识被揭开后仍能重复使用,无法保证防伪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包括基膜层和信息层;所述信息层包括第一结构区和第二结构区;
所述第一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变信息层、色层和第一镀层;所述第一光变信息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全息图案的第一微结构,且所述第一微结构嵌入所述色层内部;
所述第二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标识层、色层和第一镀层;所述透明标识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形成防伪码的透明的第二微结构,且所述第二微结构嵌入所述色层内部;
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光变信息层、透明标识层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光变信息层上的第一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透明标识层上的第二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
优选的,上述加密数码标识,所述信息层包括第三结构区;
所述第三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光变信息层和第一镀层;所述第二光变信息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定位标识的第三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穴传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发光器件
- 下一篇: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