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68974.2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鲁琴;林蝶;徐晓光;薛龙;杨红波;熊丽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聪聪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密 数码 标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加密数码标识,包括基膜层和信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层包括第一结构区和第二结构区;
所述第一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变信息层、色层和第一镀层;所述第一光变信息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全息图案的第一微结构,且所述第一微结构嵌入所述色层内部;
所述第二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标识层、色层和第一镀层;所述透明标识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形成防伪码的透明的第二微结构,且所述第二微结构嵌入所述色层内部;
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光变信息层、透明标识层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光变信息层上的第一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透明标识层上的第二微结构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层包括第三结构区;
所述第三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光变信息层和第一镀层;所述第二光变信息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定位标识的第三微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层包括第三结构区;
所述第三结构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光变信息层、第二镀层、色层和第一镀层;所述第二光变信息层形成于所述基膜层的表面,具有可在所述第二镀层的作用下显示定位标识的第三微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变信息层、透明标识层与色层之间的剥离值为0.1~0.5N/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层由软化点120~250℃的热塑性树脂和金属络合染料混合而成,其中,所述金属络合染料质量占比为5%~2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聚苯乙烯、苯丙共聚物的一种或者多种。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密数码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金属铝层或介质层;
所述金属铝层的铝值厚度为300~500AI;
所述介质层选自硫化锌、氟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介质层的透光率为60-80%。
8.一种加密数码标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基膜层,在所述基膜层的第一区域上形成第一微结构,在所述基膜层的在第二区域上形成透明的第二微结构;
S2:在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上涂覆色层,且所述色层分别渗透至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自身的间隙内部;
S3:在色层表面形成第一镀层,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第一微结构形成并显示全息图案;
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第二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
9.一种加密数码标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基膜层,分别在所述基膜层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上形成第一微结构、第三微结构,在所述基膜层的在第二区域上形成透明的第二微结构;
S2:在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上涂覆色层,且所述色层分别渗透至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自身的间隙内部;
S3:在色层以及第三微结构表面形成第一镀层,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第一微结构形成并显示全息图案,第三微结构形成并显示定位标识;
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第二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
10.一种加密数码标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基膜层,分别在所述基膜层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上形成第一微结构、第三微结构,在所述基膜层的在第二区域上形成透明的第二微结构;
S2:在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第三微结构上形成第二镀层,除去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上的所述第二镀层,保留第三微结构上的所述第二镀层;在所述第二镀层的作用下,第三微结构形成并显示定位标识;
S3:在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二镀层上涂覆色层,且所述色层分别渗透至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自身的间隙内部;
S4:在色层表面形成第一镀层,在所述第一镀层的作用下,第一微结构形成并显示全息图案;
当通过基膜层将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与色层分离后,第一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全息图案,第二微结构可在色层表面形成防伪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9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穴传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发光器件
- 下一篇: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