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67134.4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T7/13;G06T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秀秀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场景 空间 移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使用激光扫描拍摄出空间点云,单反相机拍摄出全景图;二、将点云处理成3D低模;三、将全景图处理成六面图,用于投射;四、在低模内部,在自定义的拍摄点,创建6个投射器,定为初始点;五、把6张图投射到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将摄像机置于此点;六、用户点击埋点,软件计算出离埋点最近的拍摄点,并新创建相应的投射点;七、投射点把此点拍摄的6个方向的图片,投射到相应方向,与上一透射点完成替换;八、替换过程中把摄像机移动到这个点,本发明通过使用3D建模方式,构建一个虚拟空间,模拟人的行走效果,提高使用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场景的移动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早期全景空间由多张360°全景图片构成,空间中的移动通过链接的方式完成,在3D空间中让观赏者产生在实际场景中行走的效果,可以适配多种终端,手机H5、PC电脑、可穿戴设备(AR/VR)中,并且在不同的设备场景会有不同的移动速度与方式,加强体验比如从A点移动到B点,那就需要在AB之间添加一个热点,点击后,切换为B点的全景图,如果没有热点,浏览者就会被困在这个全景空间中,降低体验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使用激光扫描拍摄出空间点云,单反相机拍摄出全景图;
二、将点云处理成3D低模;
三、将全景图处理成六面图;
四、在低模内部,在自定义的拍摄点,创建6个投射器,定为初始点。
五、把6张图投射到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将摄像机置于此埋点。
六、用户点击埋点,软件计算出离埋点最近的拍摄点,并新创建相应的投射点。
七、投射点把此点拍摄的6个方向的图片,投射到相应方向,与上一透射点完成替换。
八、替换过程中把摄像机移动到这个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模处理的方法为:读取激光扫描出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流程如下:
一、进行降噪,删除离群点。
二、使用PCL点云库,对点云精简。
三、进行平面提取后,通过凸包计算提取边缘,得到高模和贴图,再通过坍塌边算法减面得到低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六面图由全景图分割成6块,然后把图像的像素逐列缩放对齐,最后得到6个正方形图片,用于投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埋点位于六面图所组成的圆球的圆心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替换过程由用户点击触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使用3D建模方式,构建一个虚拟空间,浏览者点击空间中的任意一处,都可以进行移动,模拟人的行走效果,提高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维场景的空间移动方法中景图分割范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7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