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65434.9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玻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7/04 | 分类号: | D06B7/04;D06B23/04;D06B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153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工艺 丝光 损耗 补偿 方法 | ||
1.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上料;通过液压机组(12)控制活塞杆(22)推动倒三角支撑架(3)抬升,然后将面料沿导向辊(31)、延展辊(32)和浸染辊(33)导入绷紧,然后控制倒三角支撑架(3)下降使得面料浸入机箱(1)内的碱液中;
B、丝光;随着外置收卷辊设备带动面料移动,使得导向辊(31)、延展辊(32)和浸染辊(33),面料缓慢浸入碱液中浸泡并缓慢移出,碱液在面料移动的过程中将面料表面腐蚀丝光;
C、浓度检测;两个检测电棒(11)分布在机箱(1)侧壁的两端,碱液浓度不变时,检测电棒(11)两端的电阻阻值不变,当碱液浓度降低时,检测电棒(11)两端的电阻阻值增加,即碱液浓度的变化导致碱液的电阻发生变化;
D、排废补损;当碱液被消耗导致浓度降低后,碱液电阻增加,使得通过碱液的电流降低,则使得通过与两个检测电棒(11)并联的二位四通电磁阀(6)的电流增大,使得二位四通电磁阀(6)打开,则使得原液管(63)将高浓度原液抽入并通过补偿管(61)注入空心层板(4)内并从多个喷嘴(42)喷出到机箱(1)内的碱液中,补充碱液浓度损耗以及容量损耗,吸液管(62)通过空心排废板(5)的排废孔(51)将面料腐蚀产生的废料和废液吸入并通过排液管(64)排出;
E、下料;当面料被碱液完全丝光后,通过液压机组(12)控制活塞杆(22)抬升倒三角支撑架(3),使得面料脱落碱液,然后将面料收卷进行后续工艺处理;
上述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中所使用的丝光设备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内底壁安装有液压机组(12)、液压油箱(13)和二位四通电磁阀(6),所述机箱(1)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检测电棒(11),所述机箱(1)的上端安装有倒三角支撑架(3),所述倒三角支撑架(3)上水平对称转动安装有两个延展辊(32),所述倒三角支撑架(3)的最下端转动安装有浸染辊(33),所述倒三角支撑架(3)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辊(31);
所述机箱(1)的内壁上密封安装有空心层板(4),所述空心层板(4)位于二位四通电磁阀(6)的上方,所述空心层板(4)的下表面安装有接头(41),所述空心层板(4)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多个喷嘴(42),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6)上分别安装有补偿管(61)、吸液管(62)、原液管(63)和排液管(64),所述原液管(63)和排液管(64)远离二位四通电磁阀(6)的一端均延伸至机箱(1)的外侧,所述补偿管(61)与接头(41)密封连接,所述吸液管(62)远离二位四通电磁阀(6)的一端延伸至空心层板(4)的上方并安装有空心排废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排废板(5)为V型结构,所述空心排废板(5)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排废孔(51),所述空心排废板(5)的上表面靠近浸染辊(33)和两个延展辊(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液压腔(2),每个所述液压腔(2)内均滑动安装有活塞板(21),每个所述活塞板(21)的上表面均安装有活塞杆(22),每个所述活塞杆(22)的上端均延伸至机箱(1)的上方并与倒三角支撑架(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压腔(2)的下底壁均插设有控制油管(23),多个所述控制油管(23)合并后与液压机组(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检测电棒(11)均位于空心层板(4)的上方且靠近浸染辊(33)和两个延展辊(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工艺中丝光碱液的损耗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6)与两个检测电棒(11)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玻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玻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54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