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8332.4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亮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亮新 |
主分类号: | H01J61/06 | 分类号: | H01J61/06;H01J61/54;E21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光防窥高铁 隧道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多个蓄能腔,所述蓄能腔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蓄能腔一侧通过连通口与隧道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蓄能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靠近连通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蓄能腔侧壁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利用高铁通过隧道时隧道气压的变化实现摩擦棒与摩擦套筒之间摩擦发电,并且最后通过第一尖刺以及第二尖刺的放电实现气体发光,进而实现隧道内进行补光,通过隧道内的补光实现干扰高铁内窗户内部反射的成像清晰度,进而避免高铁进入到隧道内窗户反射成像会使得车体乘客的隐私暴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尤其在山区隧道能够实现大大减小行车距离提高,进而能够大大加快不同地区之间行车时间。
不同于普通的车辆隧道,一般在高铁隧道内没有补光灯,当高铁进入到隧道时外界几乎没有光照,对于高铁乘客而言外界几乎瞬间变黑,这将会使得一些心理较为敏感的人员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且此时没有外界光线的干扰,使得人员在高铁上反射的成像将会被车内乘客清晰的看到,而在这种情况下当人员身前的情况将会被车内其他乘客清楚的感知到,若是人员在操作一些隐私操作时,将会使得自身的隐私被暴露。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多个蓄能腔,所述蓄能腔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蓄能腔一侧通过连通口与隧道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蓄能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靠近连通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蓄能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远离连通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摩擦棒,所述摩擦棒上抵合连接有固定在蓄能腔侧壁上的摩擦套筒,所述隧道两相对侧壁上设有多个放电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摩擦棒由导电芯、橡胶环以及第一导电环组成,所述橡胶环以及第一导电环均轴向套设在导电芯外侧,且所述橡胶环以及第一导电环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橡胶环以及多个第一导电环均为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摩擦套筒由导电套筒、第二导电环以及摩擦环组成,所述第二导电环以及摩擦环均轴向固定连接在导电套筒内部,且所述第二导电环以及摩擦环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环以及多个摩擦环均为间隔设置,且所述摩擦环为毛皮材质。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放电机构由密封腔、阴极板、阳极板、第一尖刺以及第二尖刺组成,所述密封腔设置在隧道内,所述阴极板以及阳极板分别设置在密封腔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尖刺与阴极板靠近阳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尖刺与阳极板靠近阴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阳极板以及第二尖刺均为导电结构,所述阳极板与导电套筒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阴极板与第一尖刺均为导电结构,所述阴极板与导电芯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补光防窥高铁隧道结构中,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稀有气体,所述密封腔靠近隧道内侧的一侧侧壁为透明结构,所述密封腔远离隧道内侧的一侧侧壁设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着远离隧道内侧的方向凹陷,且所述聚光板靠近隧道内侧为镜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高铁进入到隧道内时,此时高铁将会使得隧道内产生较大的快速气流,快速流动的气流将会使得隧道内的气压降低,进而实现此时控制板将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在蓄能腔内滑动,并且控制板将会朝着隧道内部的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亮新,未经胡亮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