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子电梯的测速装置以及双子电梯和双子电梯的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4983.6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B66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子 电梯 测速 装置 以及 监控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子电梯的测速装置以及双子电梯和双子电梯的监控方法,双子电梯包括沿垂直方向上下布置且运行于同一井道中的两个轿厢,测速装置包括:多个惰性轮,各轿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惰性轮;牵引部件,绕经各惰性轮呈张紧状态的设置于井道顶部和底部之间,各轿厢在井道内上下运行时,惰性轮在牵引部件的作用下转动;多个传感器,各轿厢上对应位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各传感器通过检测所在轿厢上惰性轮的转动以获取所在轿厢的速度和/或位置。使用该装置能够更准确的测算出轿厢的速度和位置,使轿厢始终在允许的安全距离内运行,既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又提升运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双子电梯的测速装置以及双子电梯和双子电梯的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子电梯是指在同一井道内安装有两个轿厢的电梯系统,两个轿厢可以在同一个井道内上下各自独立运行。为了确保两个轿厢可以在井道内安全运行不发生碰撞,通常会动态的设置两轿厢之间的最小允许安全运行距离,当两个轿厢相对运行速度越低时,其允许的最小安全距离就越小。同时,系统会实时进行跟踪判断,一旦在设定的轿厢相对速度下,两个轿厢之间的安全距离小于最小允许安全运行距离,电梯即会立刻实行安全保护模式,确保两个轿厢更快的减速,进入允许的安全运行距离内,保证两个轿厢绝对不会相互碰撞,并且这种安全保护模式通常会由多重冗余设计来确保。当安全保护模式失效的情况下,最后会设置一道直接制停轿厢的机械装置,而且与现有常规的限速器与安全钳在特定超速值下联动制停轿厢的方式不同,它需要能在零至额定速度的任意速度范围内能根据控制系统的安全指令制停轿厢。
因此能够更准确、快速的测量出两轿厢的速度和位置是双子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磁栅尺的方式获得,但是成本较高;可以使用在限速器或其附件上设置传感器来获得轿厢的速度和位置,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应用电子安全钳的双子电梯;也可以在轿厢的反绳轮上或者导向滚轮处安装传感器,但反绳轮通过悬挂绳与曳引机相连,承力较大,存在滞转、打滑甚至断裂风险,导向滚轮可能随轿厢晃动脱离轿厢导轨,这些都使传感器测量的数据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测量的准确度;也可以采用井道内设置二维码、激光测距等等方式,但这些方式的可靠性及精度不高,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测速装置。
本申请一种基于双子电梯的测速装置,所述双子电梯包括沿垂直方向上下布置且运行于同一井道中的两个轿厢,所述测速装置包括:
多个惰性轮,所述各轿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惰性轮;
牵引部件,绕经各惰性轮呈张紧状态设置于井道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各轿厢在井道内上下运行运动时,所述惰性轮在所述牵引部件的作用下转动;
多个传感器,所述各轿厢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各传感器通过检测所在轿厢上惰性轮的转动以获取所在轿厢的速度和/或位置。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有的惰性轮分为两组,每组对应其中一轿厢,同一轿厢上的所有惰性轮均位于所在轿厢的顶部,或均位于所在轿厢的底部,同组惰性轮的轴线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牵引部件在同组惰性轮上的延伸路径共面。
可选的,在所述牵引部件的延伸方向上,首个惰性轮与末尾惰性轮沿延伸方向对正。
可选的,所述牵引部件的张紧方式为在邻近井道顶部和/或井道底部安装有张紧轮,所述牵引部件还绕经所述张紧轮。
可选的,同组惰性轮中,所述牵引部件对其中至少一个惰性轮的包角大于180度。
可选的,所述测速装置中的牵引部件仅为一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4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盘转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钢化玻璃生产用输送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