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体模切防反离型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3764.6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5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莫舒润;郑志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4 | 代理人: | 田小红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体 防反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体模切防反离型加工工艺,通过将材料分成两次冲型,在一次冲型过程中将冲出产品的部分外形,至少保留产品的一侧边不冲切,冲切完成后将具有刀痕的离型纸进行更换,再进行二次冲型,将产品剩余的全部形状冲出,该设置可以防止反离效应,在排废过程中防止不会将产品同时带出,而且二次冲型不会产生溢胶,本设计的加工精度也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体模切防反离型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胶带的模切加工中,部分细长的产品采用一次性模切加工,模切后容易产生反离型,在排废过程中将产品也带出,而直接采用多次冲型,每一次冲型后都进行一次排废,这样虽然可以防止产生反离型,但是每经过依次模切,底膜上都会产生刀痕,后续再次进行模切时,产品容易产生溢胶现象,对产品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体模切防反离型加工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体模切防反离型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材料为胶体,胶体上方带有第一离型膜以及下方带有第二离型膜,第二离型膜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胶体外,第二离型膜的左右两侧分别贴有转移膜;
S2)第一次冲型:通过输送机构将材料输送到模切机上,用第一冲针在两个转移膜位置冲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为全断,同时通过上模切刀从第一离型膜一侧往下冲切对胶体进行第一次外形模切,将材料切成半断至第二离型膜,第一次外形模切至少保留产品的一侧边缘,第一次冲型完成后进行排废;
S3)更换承载膜:将第一离型膜撕下并贴上承载膜,承载膜与转移膜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通过固定膜粘接;
S4)更换第三离型膜:将第二离型膜撕下并在胶体与转移膜下方贴上第三离型膜;
S5)第二次冲型:通过下模切刀从第三离型膜一侧往上冲切对胶体进行第二次外形模切,第二次外形模切将第一次外形模切时产品未切出的部分全部切出,第二次模切将材料切成半断至承载膜上,二次冲型完成后进行排废;
S6)裁边:对材料的左右两侧进行裁切并将转移膜切出;
S7)更换底膜:将第三离型膜撕下并在胶体下方贴合底膜。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在步骤S5)与步骤S6)之间,还包括步骤S5.1)贴托底膜:在承载膜上方贴托底膜;步骤S6)中,在裁边的同时,通过第二冲针从下方对承载膜冲切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冲断至托底膜;在步骤S6)与步骤S7)之间,还包括步骤S6.1)撕托底膜:将托底膜撕下并将步骤S6)中裁边的废料以及冲第二定位孔的废料带出。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步骤S7)后,还包括步骤S8)断张:将材料切断成指定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分成两次对产品进行冲型,第一次冲型后预留部分位置并未冲出,因此再第一次冲型后排废过程中不会产生反离型将产品带出,第一次冲型是从上往下冲,冲完后在第二离型膜上会留下刀痕,为了防止二次冲型过程中产品产生溢胶现象,对第二离型膜进行更换,而更换第二离型膜前,需要先对第一离型膜进行更换,将第一离型膜更换成承载膜并与转移膜通过固定膜粘接,再将第二离型膜撕下并更换第三离型膜,更换完成后,再从下方对材料进行二次冲型,二次冲型将产品全部冲出,再进行裁边,该工艺使得两次冲型排废过程中都不会放离型,保证产品可以贴紧在承载膜上,并且在两次冲切过程中,产品均是在无刀痕的面上成型的,不会产生溢胶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次冲型后的产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3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末屏引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轮钢圈的制造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