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0966.5 | 申请日: | 202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3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泰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焊接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焊接成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采用夹持设备对腹板以及翼板夹持固定,该夹持设备包括机座、导向装置、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以及定位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以及连接于第一驱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翼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以及连接于第二驱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第二夹持部用于对腹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定位装置用于与翼板的一端以及腹板的一端抵接;导向装置包括若干个导向部,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分别滑移连接于导向部上,本申请具有简化焊接步骤并以提升焊接效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焊接成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其中,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以及钢桁架等构件相互固定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对表面进行防护处理,钢结构具有重量轻以及施工简便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以及超高层等领域。
目前,在搭建钢结构的型钢类型中,应用最广泛的类型是H型钢,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优化、强重比更合理的经济端面高效型材,其中,H型钢包括翼板以及腹板,H型钢在成型过程中需要经过组立以及焊接,即分别将两块翼板焊接固定于腹板的相对两侧,最终得到截面呈H字形的H型钢。其中,在对H型钢组立以及焊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地上布设胎架,并将翼板放置于胎架上;随即在翼板的中部标记中心线,并画出腹板组立时的轮廓,其中,中心线沿着翼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翼板以中心线对称;随后在翼板上拼装腹板,以使腹板重叠于翼板的中心线处并且使腹板重叠于腹板的轮廓线处,在拼装过程中需要安装多个角码,角码作为支撑辅助的支撑辅具,以减小翼板与腹板之间的角度变形,此时翼板与立板之间实现组立;紧接着将翼板与立板之间相互焊接固定,实现翼板与立板之间的固定安装,最后将相互固定的腹板与翼板翻转,并在胎架上放置另一翼板,重复组立以及焊接过程,最终得到H型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涉及划线、对齐以及安装多个支撑辅具等步骤,过程较为繁琐,造成焊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焊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焊接材料,检查焊接材料的尺寸精度;
S2:铺设夹持设备,调试夹持设备;
S3:将翼板横向放置于夹持设备的机座上,将腹板竖立摆放于翼板的顶部,并将翼板的一端与夹持设备的定位装置相抵以及将腹板的一端与夹持设备的定位装置相抵;
S4:启动夹持设备的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将翼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第二夹持装置将腹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并且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使腹板重叠于翼板的中心线处;
S5:将腹板与翼板之间的连接处间隔点焊,得到T型钢;
S6:松脱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将T型钢取出;
S7:在基座上放置另一翼板,将T型钢翻转,随后将T型钢的腹板竖立摆放于另一翼板上,并将T型钢的腹板的一端以及翼板的一端与夹持设备的定位装置相抵;
S8:再次启动夹持设备的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将另一翼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第二夹持装置将T型钢的腹板的相对两侧夹持固定,并且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使腹板重叠于另一翼板的中心线处;
S9:将腹板与翼板之间的连接处间隔点焊,得到H型钢;
S10:再次松脱第一夹持装置以及第二夹持装置,将H型钢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泰钢构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泰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0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视觉伺服的多枪混控喷漆机器人